这半生尝过那么多美食,还是家乡的味道最令人难忘。
家乡的粉、家乡的面、家乡的米饭、家乡的菜,家乡的味道最抚人心。
特别是记忆中的绿豆粉,那味道至今让人欲罢不能、无法忘怀。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96509/52abf5115e51108b.jpg)
绿豆粉,顾名思义就是用绿豆和大米做成的一种宽粉,因为是用大铁锅烙至而成,有些地方也称锅巴粉。
先将大米和绿豆浸泡一晚上,打成米浆,再用柴火烧大铁锅烙成薄饼,等放凉后卷成一卷再切成宽粉丝而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96509/43b2eecb80f3219f.jpg)
可别小看了这粉,在我的家乡那可是特别受欢迎的,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大事小务、红白喜事、走街串巷都离不开它。
一来是因为这粉是用大米、绿豆做的,没加任何添加剂,营养均衡又健康;二来是吃起来方便,开水烫一两分钟就可以吃了,简单便捷。三是易于保存,做好的绿豆粉放冰箱吃一两个月都没问题。
因此,在我的家乡,不管是家里,还是餐馆、酒店,人们总是提前炸好一罐肉臊子、一罐油辣椒,什么时候肚子饿了,或是有客人到访,锅里开水一烧,粉一放,一碗香喷喷的肉臊子绿豆粉就上桌了,而且还是要一碗煮一碗,完全不存在浪费现象。
记得小时候一到春节,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十斤绿豆粉,往往从初一要吃到十五。
那时,每到腊月二十七八,一大清早我和姐姐就要去村里的石磨坊排队,等排到我们时,妈妈才一桶大米一桶水的挑着赶来。
因为大家都赶在那两天做粉,村里就一个石磨,只能是谁先排队谁就先磨。
那石磨又大又重,我和姐姐单独完全磨不动,只能是妈妈磨,我和姐姐换着添米添水。
几十斤米浆下来要磨一两个钟头,妈妈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双手磨起水疱。
接着就是提着米浆回家烙粉了,我一般是烧火的那个,还别说这烧火也是一门技术活,现在要我去烧,铁定是不得吃的。
烙粉的火不能大也不能太小,米浆下锅时要赶大火,火大才能迅速挂浆成型,但成型后,就要改小火慢慢烘烤,只有均匀的火力烙出来的粉才有锅巴,又不糊锅,眼色绿油油的也很好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96509/8cf96b6ced98007d.jpg)
看着热气腾腾的绿豆粉出锅,我们总是忍不住要馋上几口,妈妈为了帮我们解馋,把刚出锅的一张绿豆粉撕成三块,再往粉上抹点辣椒酱、水盐菜、酸豆角等包裹成一个大大的裹卷,然后满脸慈祥地递给我们吃。
酸酸的腌菜味加上辣椒的酱香味再加上绿豆粉的软糯香脆味,那味道瞬间征服了我们的味蕾,那美妙的味道,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可惜,后来我们长大后,家里人口渐渐减少了,妈妈也就很少自己做了,每到逢年过节或是待人待客,都是去街上专门做粉的地方买上几斤就够了。
今天从老家回来,我绕着路去街上买了二十斤绿豆粉带回来,在等待老板切粉装袋的过程中,看着她们在土灶前忙忙碌碌烙粉的场景,小时候我和妈妈、姐姐烙粉的那一幕又奇迹般的闪现在了眼前。
那一刻,我发现我买的不是粉,而是尘封在心底的那份最美好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