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范英的丈夫王友民在县城开了一个黄金首饰店。由于他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生意十分红火。很快他就就在县城买了房子,范英带着一儿一女在城里上学,一家四口人的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可是,这种平静幸福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一场意外打乱了。王友民在乘坐卧铺车进货返回的途中,因心脏病复发,忽然暴病而亡。
范英和丈夫是初中同学,两人从小自由恋爱结婚,关系一直亲密无间。丈夫的意外离开,范英陷入了对丈夫的无限怀念和深深地痛苦之中。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她不吃不喝,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不要说打理金店的生意,就是对自己两个孩子,她也不管不问了。
在亲友们地劝慰下,范淑英慢慢摆脱痛苦,重新振作起来。可是,当她拖着虚弱的身子,准备打理金店的生意时,才发现金店的一切都是公公说了算,她没有一点发言权。这金店是在她的支持下,丈夫一手经营起来的,公公有什么权利插手他们的生意。
在她的质问下,公公振振有词,说是金店是他儿子的,如今儿子死了,他不能让金店落入外人的手里。如果范英答应他一个条件,他马上离开,绝不插手金店生意。
尽管范英满肚子的气,但她强忍着没有发作。她心里想:他无非就是想要几个钱,如果他提出的条件合理,就答应他吧,也算丈夫去世对他老人的一点补偿吧。
她说:“有条件你尽管提出来!”
范英的公公毫不脸红地提出了下面的条件:“我的大儿子没了,我们王家并没有绝户,我的二儿子高中刚毕业,也到了娶妻成家的年龄,你如果同意和他结婚,我会把金店交给你们俩的手里的,你回家去想想吧,考虑好了再告诉我。”
听了公公的话,范英脑子嗡嗡作响,她真是欲哭无泪。丈夫尸骨未寒,他的家人为了争夺财产,连这么卑劣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不要丈夫的弟弟年龄比她小的多,就是和她年龄相仿,她也不会和她结婚。她绝不会做出让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她愤怒地拒绝了公公提出的条件。
范英的小叔子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县城附近的一处工地上打工。刚刚二十岁出头的他,一开始听到父亲让他和比他大将近十岁的嫂子结婚时,他认为父亲拿他的婚姻当儿戏,坚决不肯屈从。
可是,当他的父亲告诉他,哥哥留下的财产不是一笔小数目,只有这样做,这些财产才不会落入他人之手。经不住父母的死缠烂磨,那小叔子终于动了心。
原来一直靠金店的收入维持生活的范英母子三人,忽然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们都生活陷入了窘境。
范英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拉扯她们姐妹俩长大成人,妹妹招了上门女婿,母亲跟妹妹一家一起生活。娘家人势单力薄,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母子。
走投无路的范英到法院告公公侵占她的财产,法院派人调查后,认为这是他们家庭内部的矛盾,不能立案。
公公发动亲戚对她轮流进行劝说,就连母亲和妹妹都成了他的说客。
走投无路的范英最终屈从了,在老家,她和小叔子举行了婚礼。
公公履行了他的承诺,当着众多亲戚的面,公公把金店的钥匙交到了他们夫妻的手里。
其实范英和小叔子是一对名从实亡的夫妻,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肌肤之亲。
结婚不久,小叔子从金店带了一笔钱远走高飞。
经过了这一番折腾,范英虽然要回了金店,但以前都是丈夫一手经营,她只在家中做她的阔太太,享她的清福。
而现在,丈夫离去,新结的丈夫又离开她们而去了远方,她什么都不懂,金店的生意根本维持不下去,她只好把金店盘了出去,把钱存进了银行,一个人一边打工,一边拉扯孩子长大。
小叔子在外面混了五年,实在混不下去了,又回到了她和孩子的身边。他们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一个锅里吃饭,有时为了小事还磕磕绊绊,打打闹闹,但他们还是一对名无实的夫妻。
范英的公公去世时,安然地合上了双眼,他一直以为王家保住了财产,可他到死都不明白,他亲手断送了小儿子和大儿媳一生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