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为百兵之王,历史悠久,在公园中经常有人练习枪术,而武术比赛中的花枪也较为常见,那么,民间所用的枪术,与传统的兵器枪术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民间所用枪术,一般较短小灵活,而传统的兵器枪术,是以战争为前提的杀敌利器,其招式简单,直接实用,而民间的枪术多花法,实用且具有一定的的表演性。最近看了一部武术的兵器书,在枪术一节中讲的十分明确,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长枪。本文选自于志钧的《中国传统武术史》卷五
中国传统枪术史。
真正意义的枪,是指丈二以上的长枪,拒敌于丈二之外,丈二之内,以刀辅之,这是步战。骑兵马战,两军对冲,一拥而过,胜负立显。此时之枪,不分内外,两骑擦过,对冲之后,负者被刺于马下,胜者直前。这是集团冲锋的战场场面。
为适应战场两军厮杀,枪术要求简单实用,士兵训练基本上是刺、扎、格、挡。这里更需要的体力和勇敢,不怕死。战场,不需老弱之后。“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千军一令。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凡比较武艺,务要俱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又说:“凡长枪,锋要轻利,重不过四两,杆要稍轻,腰硬根粗。”
这里首次提及“花枪”,指枪术中的不实用的花法,俗称“花架子”。这与兵器中的花枪不是一回事。花枪是短棍一端安装铁枪头以增强杀伤力。花枪技法多为棍术,其中枪法不过占三成。所以枪术指大枪而非指花枪。花枪列入棍术中,棍术没有纯棍法的。
在这里小编插上一些关于枪法的其他知识。
在吴殳的手臂录中有说“少林之八母,鱼龙并列,已失枪家正眼,其广布诸势,全落棍法。马家之诸六合枪及二十四势,名目甚繁,少枪多棍。马家与少林 品类正同,而所以至此者特异。”少林的枪法,是以棍法为基础,在枪法中夹含棍法,招式较多且繁琐,这是民间常用的花枪式法。
”马法本同于杨,而加之击打,枪为神骨而棍为皮肉,以杂乱之。少林自擅棍家绝业,意不能已,于枪而又自矜其名。不肯外学,乃移其棍法中之似枪者,益扩充之为枪,终属朱紫之相乱。所不足处,又纯用棍法,盖棍为神骨与肉,而枪为之皮,其混杂视马尤甚矣。少林虽以棍为枪,而如洪转者,成知以柔克刚、以弱制强之意。“从吴殳的口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家枪和杨家枪以枪法为神骨,夹有击打的技术在其中,那么就形成了枪与棍的结合使用,而少林则以棍法为名,在枪法中也不愿中断其棍技,在枪法上,又自恃少林的名望,将棍法中类似于枪法的技发展完善并移植到枪法中来,在不足的地方,干脆就用棍法来补齐,而少林的枪法,是以棍为神骨,枪为其皮。
这一段的论述讲述
的是民间所用枪术的演变与技法特点。传统的杨家枪与马家枪,虽有棍术夹在其中,但终究不是以棍为主,还是以枪法为神,在练习的过程中,注重刺扎等枪法要意,而少林枪法则不同,以其棍法为基础,将棍法改为枪法之用,在一些不能改进的地方,干脆就用枪法来代替。这种枪法,与传统的兵器枪法,完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所以棍法中的花法,在少林枪术为代表的现代,多以花法为主,其实战性大大降低。
言归正传回到于志钧老师的《中国传统武术史》中:
戚继光称的花枪,范围更大,凡战场上不适用的枪法,都属”花枪“。从民间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正确,民间个体单打独斗,情况完全不同,这需要灵活多变,蹿蹦跳跃是必需的,双方搏斗不受他人指挥;有勇无谋,单靠体力是不成的;个人的枪术水平,也就是功夫,对胜负起决定
性的作用。这不能叫花枪或花架子,是另一种实用的枪法,可以说是比战场上更为高深的枪术。而不是战场上士兵的那几下子。所以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常不敌民间武术家。本书论及的枪正是民间武术家练习的枪术,不是战争的士兵训练。前者讲功夫,而后者讲战斗力;前者是个人,而后者是军队群体。二者既密切相关,又绝对不是一回事。望读者慎察之。
民间的枪术技法与战场的枪术技法是有很大区别的,战场讲军令,明知是死也要向前冲,而民间的枪法则不同,在枪的长度与技法中都有所有改变,为了更方便携带,民间所用的枪一般长度在2-3m左右,也有更短的,而古代战场所用检核多数在3-6米之间。所以现代的枪术,是以民间传统枪术为基础的,多数都脱离了古战场的枪法技术,完全用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招式来理解现代枪术,是有失真意的。通过引述名家论述,了解中国古代兵器。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后期将持续更新”战场与游场中的枪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