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唯有两种东西,让人深深震撼,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这是不完全版本的康德墓志铭.星空是宇宙对所有生灵的馈赠,道德法则是个人不断修行的提升.
上一篇聊到阅读层次的划分,层层递进,但偶尔也会有穿插跳跃;但这里的穿插跳跃并非是递进系统出了问题,而是大层次的划分边界其实比较模糊,另外我们在归结一种方法一种技巧的时候,总有一以贯之的东西,反复出现说明是基础是要点.比如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基本的生存需求与生理需求,可以一刀两断吗?
我们接上篇,从第三层,分析阅读开始.
3.3 分析阅读:层次+1,根据前两个阶段的阅读,此时大致可以主观的判断出我们层层遴选出并且在读的这本书的精准分类与定位.大致分为三个维度:
3.3.1判断维度:这里从理论性(新: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旧:对之前的社会总结透彻与否)和实用性(可操作性;结合自身资源,预期成功结果和概率,相当于再做一次5W1H分析)两大方面判断.
如同第二层检视阅读要考验自身的知识储备水平,这一层的阅读整体要考验自 身的阅读习惯,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疑问的原因与排解都需要用知识储备和阅读习惯来应对.
3.3.2透视脉络维度:
A基于一二层的阅读,领会内容主旨抓重点.
B重构内容大纲,以自己的理解做总结概括.
这里就需要动笔动脑了,A第一次复盘,B是第二次.完成这些也才是与作者沟通的开始.
3.3.3 与作者沟通维度:沟通的目的不是制造矛盾而是化解争议.
A,一本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赐教是美德,教学相长是美谈,态度要端正.
B,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很多时候基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与作者的沟通中要考虑对方因立场不同而做出的不同结论.
C,千人千面才是正常,允许自己与作者的理解偏差和要点分歧.
D,有了如今科技的进步,我们与作者的沟通非常容易,如果你不想,也请在心里尝试与作者沟通,脑补出沟通的场景.如果找到机会与作者面谈,说句先生您好,神交已久,感谢赐教.我想不会有任何作者不喜欢这样的读者.
3.4.主题阅读;层次+1 什么是主题阅读?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不会一本书就得以完全归纳,所以需要用同类型的更多书籍来相互印证.上一层的阅读之后,我们在5W1H筛选,SWOT分析下的2ed3rd4th的书就可以一起拿出来读了.也可以简单分成四个阶段.
A,辅助阅读,需要用到工具书,百科检索等工具,效果受限于自身使用工具的水平.
B,并列阅读,太阳地下没有新鲜事,同主题的书籍不仅读者读来千人前面,作者写来也是千人前面,但是主旨是不变的,考验自身的归纳总结水平.
C,学会放弃,需要注意孤证不立以及举证背后的幸存者偏差.
D,读者沟通,与同作者交流类似,但是从与赐教交流变为与同为受教者沟通,允许不同读者间的理解偏差,考虑不同立场下的不同结论.
广告
茶人岭 茶叶 茶叶礼盒 乌龙茶 铁观音 清香型安溪铁观音礼盒配紫砂陶茶具 112g
京东
¥198.00
书与茶配,天生一对,来喝口茶,休息一下.
通常来说能做或者做到这两个层次阅读的读者十不存半,一方面是遇到好书,读者因为自身的原因无法继续;一方面是作者本身的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两个层次的阅读.这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与书读百卷一无所得只便宜了书商的区别.
某一次的阅读没有选到好作者的好书,这个不可怕,提升自己的甄选能力和使用工具的水平就不会让你次次都上当,当当都一样了.哈哈,不过说来上当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读书也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谈不上谁更高明,有效就好.
读书本身是学习,学习本身是修行,修行途中的所见所闻,读书之后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方式,最后复盘总结等等这些是我们建立自身道德法则的依据.最终外显成为别人眼中的我们的三观和性格.
想想是不是很有趣,读书竟然读出了性格形成的原因?
那么下一次,我们还要继续聊聊读书之如何读书再之解决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06704/4933fdb5d625e220.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