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隐入尘烟这部影片里面,看到盖房的镜头都觉得假,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论,我都很是气愤,没有经历过就没有发言权,你可以觉得土,但不能说假,就拿父亲盖起来的土砖砌的房子,到现在还好好的,如若不信的人,可以去河西走廊走走,去看一看当地风地人情再评判也不迟。
接着说盖房的事,土砖准备好了,就得准备盖房用的木头了,先是大型的柱子,差不多得用了七八根。自从说要盖房开始,头年父亲就在队里转悠,把一些树龄在十年以上的杨树号下,再根据树的主人,跟人商谈等价对换,不够的话,跟亲戚们四处打听一下,看谁家有合适的树,能花钱买下来,就毫不含糊的拿下,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想盖房的人还是挺多的,好在父亲人缘还可以,很好就准备齐了。
盖房用的椽子都是自家一年年攒起来的,先把地上的榆树东一根,西要一根砍完,再跟邻居说说,也砍一些,慢慢的也算是集齐了。在那个年代,别的地方都水泥盖房,而我们还在靠车拉,靠人力,现在想来真是太不可思议。
就这样我家的盖房工程,在准备工作的第三个年头里的夏天,来到了砌墙上梁的阶段。可不要小看这个上梁的事情,在盖房阶段里可算是大事一件。首先是要请很多人来帮忙,自不用多说,也不用愁,父亲的兄弟多,除了上学的,家里还有四五个呢,都是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剩下的就请上队里的一些壮劳力就可以解决掉。
第二件大事,就是挑选黄道吉日,在“上梁”之前是需要挑选日子和时辰的,这个也不用愁,自家姑父就会,父亲早早的就请他算好了,那个时候我还小,盖房那些天上学去了,要不也能观摩到上梁的盛况,但依希记得母亲在那几天可忙了,又是招待人,又是送茶水的,进进出出不得闲。
上梁的时候,还记得父亲拿着块红布包在梁上,这块红布现在依然在呢。然后在房子的四个角都压了点东西,讲究些的都压的都是银元,我家应该是没有的,但也记得父亲包了一些,但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只能等房子拆的那天才能看到。
排处千难万险后,梁是上去了,盖房工程算是完成一大半,砌墙的活是请人干的,把该留的门窗都留好,顶面椽子都上好,总算是能喘口气了。我记得最有趣的事,是请大舅编席子,一米八的大个顶着日头,蹲着用芨芨草编席子,父亲则负责准备芨芨草,每天都把要用的芨芨草提前给准备好了,才下地去干活。
大舅在家整整编了一个星期,才把要用的席子给编好,编好后上梁,先压一层黄土,再糊一层麦草泥,盖房工程初期阶段就算是完事了。
盖房的第三年,父亲牵着我的手在新房穿梭着,兴奋的跟人讲他盖房的艰辛和不容易,但脸上挂满了笑意。在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因我家房子离家有点距离,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在盖好房的第三年,房子里的木门框被人偷了,不知道被哪家给惦记上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把我家的门框给卸走了。父亲是又气又笑,在第四年又重新定做了木框,把门窗也一起定上,这房子算是有了点模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