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矫情……这两部剧是我们婚恋文化作业研究的课题,身为主讲人不出差错,我把《二十不惑》看了一遍,《三十而已》看了剧情简介,然后提炼出了几个问题。但是……很可惜,我的问题因为不合咱们组的研究方向全被pass了。
虽然说我对这个结果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我也不想让我这么多天的努力白费。索性就把这几个问题写下来,当做是“纪念文”了。
好了,接下来就是正文了。
一
《二十不惑》里有两个角色,一个叫段家宝,一个叫段振宇。
人物关系简图
段家宝和段振宇是姐弟,同样的人设讨喜,同样的开启了一段注定失败的三角恋情。
虽然两人如此相像,但在弹幕里的风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段振宇在姜小果拒绝了他的表白,并且知道姜小果喜欢周寻之后,依旧不愿放弃姜小果的喜欢,一直在为了追到姜小果而努力。
在段振宇和姜小果同框的弹幕里,一堆人在刷着:“弟弟真好。”“心疼弟弟。”
反观段家宝,她一开始并不知道赵优秀和凉爽是双向暗恋(说实话,就连我这个开了上帝视角的都有些看不出来)。她为了追赵优秀 ,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零食,开始运动减肥。在知道赵优秀喜欢梁爽之后,选择黯然离场。
在段家宝和赵优秀同框的弹幕里,一堆人在刷着:“大宝人设崩了。”“突然好讨厌她。”“你没戏了。”
说实话,当时我看到这些弹幕的时候并没有多想,我甚至觉得弹幕说的对。
但当我关掉手机,躺在床上,当四周陷入黑暗时,我突然想到了这些弹幕……
我开始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
并不是说我对这两个角色的设定有什么意见。而是,我觉得,如果双方的性别转化一下(段振宇变成妹妹,段家宝变成哥哥),那弹幕里的内容,会不会也彻底变了模样。
在一段三角恋的关系中,世人对女性的苛责,总比男性的要大许多。令人感到寒心的是,这样的苛责,大部分来源于女性。
接下来的两点,灵感来源于b站上的一个叫沈奕斐当然社会学老师。而这两点,也是当时《三十而已》播出之后,较为出圈的两条剧情线。
顾佳与富太太团,顾佳与第三者林有有。
一
“剧本之上,歧视性的污名化另外一个群体。”
这句话,是沈奕斐老师在评论《三十而已》中顾佳与富太太互动的剧情。也是我写这一段的中心句。
顾佳因为一个爱马仕包打入了富太太圈,又被李太太坑了,接下一个问题茶场(说实话,我对这段剧情是存疑的,李太太这么有钱,真的是故意坑顾佳的吗?李太太这种身份的人又会真的放下身段辱骂一个几乎与自己生活个不相关的人吗?)。
当时我看剧情的时候,特地重点关注了富太太的结局。实际上,与顾佳作对的富太太们,结局都很悲惨。
她们似乎只是一个依靠丈夫的花瓶。
“人走的每一步都得付出代价,我付我的!各位因为冠着夫姓而存货,活在丈夫的价值半径里,聚在一起炫耀、比较,真的是越光鲜越可悲。”
这段话是《三十而已》中的原台词,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尴尬的脚趾头都开始动工了,按照沈奕斐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剧本之上,歧视性的污名化另外一个群体。”
也许确实会有一部分的富太太知识面不会那么宽阔,智商不会那么高,但总不会,一堆都这样。
把批判他们当做自己的财富密码,现不现实,合不合逻辑不重要,有热度就行,能掐钱就行。这也是现在电视剧的通病。(接下来我要讲的林有有,也类似这样的剧情。)
我会这么讲,也是有参考的。我看《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时候,总觉得这两部剧的价值观可以拉出来打一架。
《二十不惑》里有这样一段剧情,梁爽发现自己被富二代小三之前,大宝就揭露了有钱人恋爱和结婚的标准:富二代的恋情大多只是图个新鲜,不能长久,美貌只是谈恋爱的资本,结婚看的是你当然综合实力。
不能完全说谁对谁错,但是段剧情单拉出来,就会发现,有时候,影视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缩窄了我们的眼界。
二
这两部剧中都有出现插足婚姻的第三者。在谈论这点之前,我想先讲述一下剧情,相信大家看完剧情之后,很容易能看出来我想表达的意思。
《二十不惑》里,罗艳的母亲魏律师出轨了赵昌明。赵昌明的妻子对婚姻漠不关心,碰巧公司遭遇重大危机,魏律师与他患难与共,两人也因此契机暗生情愫。魏律师和赵昌明的恋情遮遮掩掩了多年,还是被女儿罗艳发现了。
罗艳因为此事多次和母亲闹掰,罗艳男友的父母也因为这件事罗艳抱有成见。最后,魏律师为了女儿,下定决心与赵昌明彻底了断。
《三十而已》中,许幻山因为妻子的完美出轨了刚毕业的大学生林有有。林有有各方面不如顾佳,但遭不住她夸人能力顶呱呱,能让许幻山在她面前支楞起来。林有有多次公然挑衅顾佳,在正主面前极其嚣张,撩人手段尬到头皮发麻。
但这样一个第三者,最后却能全身而退。甚至烟花厂因为她和许幻山炸了之后,都是由顾佳擦屁股。
编剧:“林有有丧失了所有尊严,顾佳完成了自我和解。”
我总结剧情的时候,真的就满脸问号。我能理解编剧让许幻山出轨的逻辑,但……
现在的第三者都这么狂了吗?为什么第三者闯了祸甚至可以不受惩罚?为什么顾佳到最后都在反省自己的问题?编剧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
没错,这一点没有客观,只有主观,我就是想拉踩。
《三十而已》想宣传的是独立女性,可是,却又塑造了一个污点满满的女性让我们当做情绪宣泄的出口(指林有有多次被骂上热搜,甚至有人在演员微博底下恶意评论。)。一个女性的魅力居然需要要用另一个女性的作妖来衬托,何其可笑。“工具人”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林有有量身定制的。
沈奕斐老师: “我们符号化某一个群体,为了让剧里的三个独立女性,去展现她们的特征存在。”
我写这个,并不是为了给第三者辩护,而是想说,我们对第三者有着刻板印象,而有人,在拿这一点,来当做自己的财富密码。
说实话, 原本我们选这两部剧当课题是因为它们明确的定位,但真正研究下来,才发现,很多剧情都经不起推敲。也正是这些小细节共同导致了两部剧高开低走的结局。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宣扬女性独立的影视剧,但仔细想想,他们真的是在宣扬女性独立吗?
只不过是在吃着女性红利罢了。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单拉出来看好像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放在一起,一对比,就能看出,《三十而已》明显在剧情上是更拉跨的。(我之所以没有看《三十而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结局钟晓芹赚了大笔的钱,胡乱挥霍。对老公家无私奉献,对自己家却扣扣搜搜。这一段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看了剪辑之后觉得生理极其不适。如果这篇文章中关于《三十而已》的剧情有哪里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但《二十不惑》就真的没有问题吗?
也不见得,也许拉出另一部同类型的剧一对比,又会觉得《二十不惑》的剧情漏洞百出。
最后,用一个曾经看到过的,很有意思的评论来进行这篇文章的收尾,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评论内容改编自鲁迅:
“这剧就好像随手抽了本大女主爽文,结果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女戒’!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