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读书万卷好书读书会
【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七)

【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七)

作者: 涯疆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15:35 被阅读9次

        读《简史》第十三、十四章。

        第十三章叫“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主要讨论的是荀子的哲学理论。

    【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七)

        首先讨论了人和人性的问题。荀子认为,人的地位和同样重要。就像两个主权国家,各自发展本国事务,不能随便干预对方内政,是双方都应做到的事情。但是,荀子又主张人性本恶。不过因为人人都有智性,可以通过教养,来达到成善的目的。因此,荀子又是赞同人皆可成尧舜的说法的。

        其次阐述了荀子的礼乐学说。荀子在通过严密的论证之后,得出了“礼”就是道德的根源这一结论,也就是说“礼”是善之源。另外,对于仪礼的作用,荀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抛弃了古代仪礼中的迷信成分,对于仪礼做了一番新的解释。按他的意思,仪礼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和人的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至于音乐,荀子继承了儒家的一贯理论,认为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世人。

        接着讲述了荀子“关于逻辑的理论”。荀子对知识的看法,和后期墨家的观点基本一致。关于“名”的问题,荀子讨论了它的由来及其作用(是伦理和逻辑思辨的需要。)、逻辑功用(是用以识别,就像人人必须取名字,若是没有名字来区别,世界上就真的只有男人和女人两个人了。)、逻辑分类(共名和别名),而且讲述了“名”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介绍了荀子“论其他学派的谬误”。谬误有三类,一是以名乱名,二是以实乱名,三是以名乱实。

        考察荀子的理论主张,可以发现荀子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综合性、逻辑性特征。他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综合百家学派的精华,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出身的他教出来了两个法家的学生。

        第十四章讲“韩非子与法家”,讲述了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哲学主张。

    【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七)

        首先,讨论了“法家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兼并和争霸交织的时代,各国统治者迫切需要有人向他们提出一套新的符合现实需要的治国主张,而法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而出现的。所以,冯先生在这里特别强调,法家的主张,用现代语言来说,乃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论述了韩非子的地位。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法家三派的理论,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治国主张。

        再其次,谈了“法家的历史哲学”。除法家之外的百家学派都持今不如古的主张,只有法家认为,今未必不如古。现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接着,系统论述了“治国主张”。韩非子主张统治者用是“势”和“法”(即权势和法律)来统治百姓,用“术”来驾驭人才,治理国家。这样韩非子就把“法”“势”“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向统治者提出了一整套系统可行的治国主张。

        最后,讲述了法家与道家、儒家的异同。归纳起来,法家属于现实主义,道家、儒家属于理想主义。

        所以,真正理解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就不难理解秦始皇对韩非子和他的法家思想的看重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读《中国哲学简史》(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eu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