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了那么大的劲憋出来的一个秦朝,十四年就领了盒饭。留下这天下一统的大坑,活了两千多年,我CAO。 --- 赢政
1
争,还是不争
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似乎没有可能秦始皇不会一统天下。
可我不想从史学的角度说,我只想从好玩的角度说。
战国初期,铁器出现了,生产力瞬间开挂,诸侯国的国君不再对周天子这个大宗长的血缘分封安分守己;诸侯国的卿大夫也开始对诸侯国君这个小宗长的嫡庶分封不屑一顾。
当时的华夏诸国已经开始恶心口不对心的社交,厌倦了朋友圈迫不得已的点赞。
即便不是秦始皇,也可能是楚国的昏君死后的下个或下下个明君也会一统天下。
不久,民间都在疯传一个天生异象,努力的聪明人好像看到了一个风口,再仔细一看,上面还飘着一头猪。
那就别封了,抢吧。
此时,有流氓站出来说,此乃大争之世,人人得而争之。
后来,还有流氓站出来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啊。
总之,既然已经争了,最后也有人争赢了,后世史学家只好为他们去找该争的理由,还会有谁去纠结究竟是该争,还是不该争呢?我们都是他们争出来的后代,难道我们还会更有兴趣去验证一下嗯是的,我们已经在错误中生活了两千多年,惊不惊喜?
2
想念鸡蛋
可是,从当时的民调来看,天下一统的确并不像什么正能量的好事。
不要以为这都是王N代们收买舆论,见不得士子阶层迅速崛起来瓜分他们的世袭利益。
普通百姓可能还真都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统一,那是什么新鲜事?
每到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的当口,就会有不少人开始怀念西周建朝之初,一个叫做周公的人。
呵呵,你们很多人会不会以为这个周公就是个跑江湖的,因为周公解梦的嘛。
无知,Naive~。
此周公的确乃周公解梦之周公,然而他可从来没有干过解梦的勾当。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叫孔子的人,对的,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孔子,因为太过膜拜周公,夜里做梦经常见到他,就拉着自己的爱豆在梦里神侃,此八卦一经传到民间,大家都觉得好玩,也就东施效颦纷纷表示我也梦到周公了呢。
其实周公作古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但那种年头大家都想他也肯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周公解梦,那都是孔子给他安排的冥差,至于周公接没接活儿,反正我是没有梦到过。
孔啊,我(er)跟你说(shue)啊,谈钱伤感情,还是谈纸钱吧....3
宗法的魔性
周公旦,全名姬旦,不是鸡蛋。
西周人,根正苗红出身高贵,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庶子中的一个。
这是一个所有帝王都梦寐以求的国民好弟弟,聪明绝顶,以及没有野心。
不仅他自己没有野心,他还搞了一套宝典,里面不忘洗脑所有后世帝王的弟弟都不该有野心。
这套宝典的名字叫做:宗法制。
就是这三个字里面的内容,奠定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基本尿性,在他之后两千多年,哪怕是胡人打败了汉人,也只能眉头一皱,改改用吧,绝没有人敢轻易推翻它。
即便到今天,它作为封建大使的一张面孔已经被人撕逼到底,但它的另一张面孔却毫不违和地溜达在每一个民间家庭,这副面孔大家都认得,它就是:传统。
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硬要说一个,宗法对中国人的驾驭相当于圣经对西方人的驾驭。懂了吗?
那么,这套宝典的魔性究竟在哪里?我挑几条,让大家感受一下:
条一 世界是男人的
解说:规定父系权利,只有男人世袭宗兆和财产,无子就得过继一个同宗同姓的后辈来继承。
(提示:知道重男轻女思想的来源了吗?)
条二 世界是男人的,但男人和男人之间是不同的
解说:规定长幼有分,尊卑有序,嫡长子再弱智都是继承人,由再他分封兄弟叔伯侄子。
(提示:知道为什么兄弟比姐妹之间更容易反目成仇了吗?)
条三 世界是老男人的,更是死男人的
解说:规定崇尚祖先,家长专制。一道先帝的遗诏放了二十年也还是可以废掉活着的皇帝。
(提示:知道为什么爹妈可以肆无忌惮地逼婚了吗?)
“ 一叩首~二叩首~三叩.... ” “ 滚!”如果以今天互联网的三观来评价周公,他会被判为直男癌晚期。
然而,这个玩笑根本没有踩到点上。
在那个离远古开化还没有过去太久的年代,人们迫切需要的是秩序。哪怕是错误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要好。有等级,会有委屈;没等级,就会有战争啊。
选一个。
彼时西周的天子实际只是华夏族挂在墙上的天下共主,并不干涉诸侯国治理自己的国家。而周公制礼作乐,带领人民操持自己的思想,收服权利的欲望,各尽其事各安其分,不用打架了,反而多出了更多的时间去搞文艺,这样的日子岂不是挺好?大多数人就是这么想的。
但这只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而历史是由脑洞更大的小部分人创造的。
秦国人,是后来脑洞最大的那一个,但却不是脑子有洞的第一个。
在此之前,楚人已经蹦达好多年了。
不服周!不服周!不~服~周~!4
不争也霸
春秋战国是中国朝代史上名字最奇特的一个。
它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周朝时期内,为何史学家要单独拎出来,还一劈为二呢?
因为自东周开始,天下还勉强是天子的天下,但地盘早就不是天子的地盘了。这是周公的程序里隐藏的最大的bug。分封的时候是亲戚,拿地了以后就不好说了。
不过亲戚总是靠得住的,在没出事的时候。
周公的宗法和礼乐,造就了天子流域文明的优越感。但有文明优越感的人就容易犯高冷病,看亲戚以外的人就容易不顺眼,一不顺眼就要起外号,蛮夷就是这么来的。
楚国和秦国,就是这样一直一直被看瘪的。他们确实是和天子毛血缘关系都没有的外人。
尤其,楚国在他们看来就跟门口要饭的差不太多。
楚人的祖先,鬻熊,帮周文王讨伐商纣,打下江山。然而在周朝的分封中,天子只扔给了楚人一个包子,饿了楚人好几代。
在楚人眼中,黄河流域的文明是令他们仰望的高山,也是压在他们心头自卑的巨石。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早体会到了宗法制的不公,说好的原始股呢?
楚人不爱吃包子,更不想再沉沦下去,他们咽下所有的不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踏遍长江流域,走出了今天鱼米之乡的江南。
不仅如此,在和周边土著打架的过程中,兼收并蓄的楚人除了入手了更多的土地,还收编了很多奇特的蛮族风情。以这样的节奏,楚国不仅妥妥地暴富起来,在文艺品味上也是咬牙恶补,就这样,惊艳后世的荆楚文明一夜封神了。
拼搏到楚武王这一代,见多了世面的楚人不再搭理天子的分封,自封为王。
楚人这样放飞自我的举动,惊掉了周天子家族的下巴。紧接着,天子的亲戚们果然不负众望,也都开始不封王白不封王了。
没有了思想的禁锢和礼乐的束缚,这些亢奋的新王们,当然要不遗余力地争艳斗骚了。
天下争霸,就此开始。
鲁国史官左丘明专门写了本书,来记录这段近二百年的争霸秀。书的名字就叫《左氏春秋》,后世史学家就沿用春秋这两个字,给了这段很骚的历史同样一个很骚的名字。
不过,那个时候的战争并不可怕,算是为荣誉而战,很有仪式感甚至很煽情。大家约好一个地方,要等双方都到了,才能排兵布阵,再开始打。打的目标是点到即止,分出强弱即可。
有一次,楚国约架陈国,不料,陈成公突然过世,于是楚国主动停战退兵,以示礼乐不忘。人们感动坏了,出了个爆款新闻叫“ 闻丧即止 ”。暖不暖?
因为,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心里还是有天下共主的,毕竟被礼乐熏了几百年,一时半会何为荣何为耻的味道也散不掉。
再说,就算面子已经看透了,但就是放不下啊。
但真要说各诸侯的心里,还是煎熬的。打架,好像是不对的,不打,天上那头猪到底该怎么解释,到底是打还是不打?睡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也确实,他们很快就会看到了。
“ 我跟你说啊,秦人有鬼。” “ 啊?”5
再见了,天子
只有一个国家,对于打架的态度是非常坚定的,那就是秦国。他们的心里也很清楚,他们不会把人打伤,他们会把人打死。
秦人的嗅觉是对的,好赌的历史又一次要洗牌了,只给两个选择:
要么称雄,要么称熊。
其实称熊后来也没有什么卵用了。人家上面都说了,要把你打死。
秦人不易,世世代代为周天子镇守西北边陲。生性放荡的犬戎时不时就要来挑逗他们一下。在秦人的眼里,周公那套礼乐不过是忘了朝不保夕的亡命滋味。
从秦孝公开始,秦人就很自信已经get到了乾坤挪移的那个点,他们决心在大家都还看不懂的时候先下手下狠手,在变法的红利期内把对手都打懵,懵到亡国了才醒过来最好。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很多诸侯真得就会这样稀里糊涂地配合秦人的节奏。从晋国传来的这件事,彻底把他们左右摇摆的心给揪住了。
这次,他们不煎熬了。他们笃定,天是真得要变了。
公元前453年,晋国四个卿大夫家族,怀着司马昭人人皆知之心,开启了聚众互殴模式。最后赢了的那三个回眸一笑瓜分了晋国的国土,一度称霸春秋的晋国公室至此名存实亡。这个ending对于本来悠闲看戏的其它诸侯而言,真是惊得连嘴边的瓜子壳都掉了。
他们恍惚间好像看到了将来的自己,在一个天清气朗的好日子里,被扒光衣服活活从神坛上给拽下来。
生如贵胄的他们,对晋国公室的遭遇感同身受,这是对王族生命意义的终极羞辱。就连普天之下的普通百姓,也好像听到了自己三观破碎的声音。周公,真得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公元前403年,时任天子周烈王终究还是认怂了,默认了这锅生米煮成的熟饭。毕竟饭都已经熟了五十年了,不吃也得吃了,再不吃最后馊了可能还得吃。
三家和晋国公室毫无血缘关系的卿大夫,就这样被正式地册封为诸侯,成为了周朝建朝五百多年来首批,名正言不顺,的诸侯。
这三家的名字就是:赵、韩、魏。
就在这一年,历史头也不回地走向了战国时期。诸侯就这么在煌煌天日之下亲眼目睹了晋国消失在天子的嘴巴皮下。天下,再也没有礼乐可以相信了。
去你妈的,鸡蛋。
再见了,天子。
6
如果秦始皇没有一统天下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是楚人形象存于后世的一个生动比喻。
很多人觉得楚人最终没有一统天下,是件挺伤感的事。作为礼乐最早的挑战者,在打擂成功后,又能回归礼乐与文明,这样的格调寄托了很多人对一个强国的理想。
然而,九头鸟虽不会轻易赴死,也保佑不了楚人九死一生。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说完,就跳了汨罗江。
在家天下的时代,拼爹只有一半的用,另一半拼的是儿子。
楚国间歇性地穿插昏君,让它不足以在风云幻变的战国里稳定发挥。
而秦国,自建国以来三百多年,愣是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啊。
历史有时并没有那么屌,一个国家的衰灭,也许就是因为某个明君的命太短了。
有人说,是商鞅的生产线保证了秦人可以制造标配的国君,不会出大的差错。
这有点似是而非,流水线下来的人,一旦下来了,就不能烧掉流水线?哪怕,他就是在发神经。反正,这是他自己家的流水线,你管。
究竟秦人祖上积了怎样的德,可能只有天知道。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时的秦人的确比所有的人都开窍,他们笃定,天下的人心已经变了,变坏了,自己不狠,将来其它的人也会狠。
喝了一代又一代的鸡血,终于在嬴政的手上,所有诸侯跃跃欲动的心被彻底掐死了。那一年,就是公元前221年。
只是,这位始皇,好像再也不愿意分封了,不是他小气,而是他的直觉告诉他,变坏了的人心,是很难再变好的。架打完了,是要和好,但和好以后,再也不能按照以前那种方式相处了。
他告诉所有人,中央集权的横空出世,不是他嬴政在吃独食,而是礼乐已经挂了,在文明还没有准备好再次投胎前,以他为代表,用制度来统一安排资源,至少还可以保住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大家还想不想吃饭了?
如果秦始皇没有一统天下,呵呵,没有这种如果。
7
原来是离骚
文人的气息?就是骚!笔者是江西人,几年前的一次发现让笔者开始觉察华夏大地的文化究竟是否真得被一统过?
那是在奶奶过世后的祭奠上。一连几天的磕头烧香,以及普天之下都要遵循的披麻戴孝。
就在出殡的头天晚上,家族里的老人请来了一位道士。根据本族祭奠的规定,道士要为亡灵唱诵孝歌。在他身后,所有的儿辈孙辈依次排开站好。在他身前,是奶奶的灵位。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即便回想多年前姥姥的葬礼上,也没见识到如此多的讲究。而姥姥居住的村庄,不过是离奶奶百来里路。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文化的顽固,居然连几里路都不肯跨越。
汀的一声,道士抖动了他手中的铜器,节奏之下古老而又深远的腔调从他浓烈口音的嘴下流动出来,一下就击中了我的神经,它的调很古,它的词,像离骚。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又塞了回去。我想录下来,又怕奶奶晚上来找我。
看着奶奶的灵位,我开始联想起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送她们离开人间的会不会还是同一个曲调。
据考,从湘西出土的秦楚竹简里,就发现了一些内容,楚国国君曾派遣屈原到西楚和南楚巡回演讲,号召人民奋起抗秦。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文艺大爷屈爷教会了百姓唱离骚。
在今天的湖南泸溪,民间也依然能找到人会用古调唱离骚。这或许可以佐证为什么在江西湖南湖北一带,孝歌会是类似离骚的古楚音。
厉害了我的华夏祖先,扛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遭受无数次头脑阉割和思想强奸,更隐忍游牧民族时不时的非人道主义联欢,就这样还能偷偷把自己的文化捂在灵魂里,无论多少次奄奄一息,都能给它接上一口气,沿着香火传承给我们,这难道还不能称为文化的顽固吗?
这样的文化,荆楚大地有,齐鲁大地、吴越大地、巴蜀大地,各种大地也都有。
无论今天它们以什么省份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它们整齐划一,却始终各有风情。
天下的统一已经办好了,而文化的统一,好像不太好办。
想起网上河南人被有些天灵盖骨长反的家伙欺负,我还真得有点开始怀念鸡蛋。
最先进的文明在城市,但最深厚的礼乐反而在农村。大家不要嫌它土。
GDP会不会主宰一切,谁也说不清。
我只知道,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距离公元前221年,只有十四年。
但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文化生存至今。就在你我的身边。
完。
看什么看?老子要去领盒饭。我不是来搞笑的,我是来给你们吃史的。好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