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四】

作者: 海珍_用心过此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05:37 被阅读44次

    *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而且贤明的人都会发现,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最后福报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意思是商人从商的极致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

    *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

    *不过要注意的是,利己和利他总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小单位的利他,从更大单位的角度看,或许就变为利己。因此,为了超越这种低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利润只是受委托临时保管,最终需要贡献于社会。

    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散财有道:赚钱不易,用钱更难。以利他精神赚来的钱,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这样才能正确散财,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王道和霸道:用武力统治他人的文化,欧美有其源流,中国古语称之为霸道。与此相对,王道在东亚源远流长,王道就是以德行来引导民众。

    忘我利他,顾名思义,就是忘却自我,为他人尽力。

    一旦把关爱和利他之心丢光,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利己的欲望。容忍乃至放任这种利己的欲望,结果必然招致可怕的社会混乱。

    *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结对成双的义务,却几乎不教。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参与社会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规则,我们都严重的忽略了。

    *从自然界学习“知足”

    知足这种生存模式自然界里就有。食草动物吃某些植物,食肉动物又吃这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粪便和尸体返归土壤,变成肥料滋养植物。从广义的角度看,貌似弱肉强食的动植物界,实际上处于协调平衡的生物链之中。

    与人类不同,动物自己不会去破坏这种自然的循环。假如食草动物贪得无厌把植物吃光,生物链断裂,不仅食草动物自已无法生存,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它们从本能上懂得节制,没有超越自身需求的贪婪。

    狮子饱腹以后不再捕捉猎物,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赐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为它们从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长期维持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类也应该从自然界中学习“节制”。人类原本也是自然界的一员,也曾理解自然的法则,自己也处于生物链之中。后来人类从食物链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单独摆脱了循环的法则,同时也失却了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谦虚。

    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具有高度的“知性”,可以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品,还能够不断开发新技术,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人类因为具备“知性”而逐渐变得傲慢,企图支配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同时“知足”这道自我节制的防线消失。

    还想要更多、还想更加富裕,这种贪婪之心赤裸裸地凸显出来,终于威胁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格言:“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贤者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

    但请不要误解,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是指安于现状、不做任何新的尝试、停滞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

    比实现目标更重要的是,朝着要达成的目标不懈的努力,为实现目标而不断的磨练心志。

    *主宰人生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根本而言,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

    一只叫命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各自固有的命运。命运的来龙去脉难以知晓,但是我们的人生却处在命运的引导或影响之中。有人对此持有异议,但我却认为,命运的存在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我们确实被某种超越自己意志和愿望的命运之神所支配,它把我们的喜怒哀乐抛在一边,犹如奔腾的江水,裹挟着我们,一刻不休,滔滔流入大海。

    那么,我们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吗?那也不然。因为还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驾驭我们的人生,它叫“因果报应法则”。

    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生善果,恶因得恶果,因果规律,单纯明快。

    我们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有其产生的原因。这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你在想什么做什么,都成为因,而必生其果,你对所生结果如何应对,又成为因,又必有所果,这种因果规律不断循环,构成我们的人生。

    我提出“心不唤物,物不至”。就是说我们的人生,由我们内心不断的思索描绘所形成。这个结论也是基于因果报应的法则。因为我们心中的思维、基于思维的行为,就是种子,它必然结出相应的果实。

    我强调磨炼心志、提高心性的重要性,原因也无非是这个因果法则。遵循这个法则,磨炼了心志、提高了心性,就能带来美好的人生。

    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的原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

    在这里,关键的是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主宰我们人生的这两种力量之间也存在着力学上的关系,因果的力量多少要超过命运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甚至可以扭转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所以,想好事、做好事,就可以改变命运的走向,使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变。我们人在受命运支配的同时,又可以因思善行善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必担心结果,因为因果必报

    看不清因果报应这条法则,不肯轻易相信它,这是因为你只从一个短的时段来观察事物。某种思想和行为要作为结果呈现出来,需要相应的时间。在两年、三年这样较短的时段内,结果往往还出不来。

    但是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时段看,因果的吻合度非常之高。从30年、40年这样的时段观察,几乎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与他们平日的行为和人生态度相一致的结果。

    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

    确实,有人于了坏事却未见恶报,因为他运势尚佳或侥幸逃逸;有人做了好事却未见善报,因为他一时时运不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状况逐步修正,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家各得其所,进入他们应有的境遇。

    原因和结果之间,简直可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两个字来形容。短期来说或许不尽然,从长期看,善因结善果,恶因招恶果,因果报应准确无误。

    “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暗应长”。中国明代的【菜根谭】中有这样的句子。意思是,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他照样茁壮成长。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记住这句话,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驰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在宇宙间存在着某种沉静而强韧的意识、思想、爱、力、能量——肉眼虽然看不到它,但它却客观存在着。是它让物质看起来就像一个生命体,是它让万物“生机盎然”。

    他遍布在无限的空间,是一切生命力的源泉,它主宰万物的诞生、成长、消亡,它是一切事物、一切现象的母体,也是动力。

    *宇宙意志为人类生命所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磨练心志这一条。

    *我原本就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如果寿命为80岁,

    第一个阶段20年,是从诞生起,到独立迈步人生这个时期。

    第二个阶段,从20岁到60岁的40年,是悉心钻研、奋发努力为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期。第三个阶段,从60岁开始的20年,应该是为死亡(灵魂新的旅程)做准备的时期。如同从出生到踏入社会要花20年的准备时期一样,我认为迎接死亡也需要20年的准备时期。

    人死后肉体消亡,但灵魂永存不灭。我有此信仰,在我看来,现世的死亡,归根到底,无非是意味着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朝着参悟的境界努力,最终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坚持朝那个方向努力,决不半途而废,这种精神本身就非常可贵。

    即使没能完全守戒,但要有努力去遵守的愿望,非遵守不可的想法,没能遵守时真挚的反省、自责,这些才是非常重要的。抱着这种心态度过每一天,那么,就算到不了悟境,也能很好地磨练心志,得到救赎。

    神佛或宇宙的意志,并不是要爱已经成就了某种事业的人,而是爱努力想要去达成某种事业的人。想要达成却没能达到,反省自己的不足,从明天开始依然坚韧不拔,朝想达成的目标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拯救。

    就是说,想要提升日志的愿望以及付诸实行的过程,这才是真正可贵的,这就能够磨炼我们的心志。

    *人的心灵呈现多重结构,由多个同心圆组成。从外侧依次是:

    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

    感性——主宰五官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

    本能——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等;

    灵魂——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与业障;

    真我——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真、善、美。

    *如果真我相当于一丝不挂的裸身,那么灵魂就是穿在身上的衣裳。这衣裳里蓄积了这个灵魂往世经历过的一切思想、行为、意识、体验,同时这衣裳里还添加了今世自己的各种所思所为。

    所谓“灵魂”,它收纳了人在多次转世投胎过程中累计的所有“业障”,一切善念恶念,善行恶行统统囊括其中。这样的灵魂包围着位于心灵中央的真我。因此,虽然真我是万人共通,灵魂却因人而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法【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f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