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2011年上映,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校职工性侵未成年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电影与小说尚进行了艺术处理,让我们多少感知到了一点温暖,而真实事件却让人冷的绝望,事件附录在文末。
对于电影的剧情不想过多去说明,非常推荐大家都去看一看,两个小时所带来的是一场灵与肉的碰撞。
我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我们中国的社会现状,我们中国的孩子如何。每个家庭都有孩子,都舍不得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委屈,父母们都抱着谁胆敢碰自家孩子一下就拼老命的态度,而对于其他人的孩子却漠然视之,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安卵。北京的红黄蓝事件虽已结案,但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那家幼儿园类似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幅降低。
常说公道自在人心,几个人的力量总是太过渺小,恰巧我们国家几千年来始终处于家天下家国同构状态,老百姓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养成了深入骨髓的臣民意识,而缺乏公民意识。在新的社会,只有公民意识觉醒,正视自己的权利,全社会都开始关注弱势群体,呼吁保护弱势群体,进而推动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正视问题了方能真正解决问题。
韩国的熔炉电影引发了社会大讨论,最终通过了熔炉法案,完善了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加大。
继熔炉之后,我们国家也发生曝光了类似案件,然而一直得不到公众关注,直到去年拍摄的反应此类案件的电影《嘉年华》问世,票房惨淡,所带来的社会反响依然不大。我们的社会环境始终压抑着我们不敢正视这个问题。面对性,我们总是处于逃避的状态,小学课本关于性教育的书被强行下架,红黄蓝事件的不了了之,关于未成年人性侵犯的研究报告几乎为零。
弱势群体的无能为力,特权群体的为财是从,利益集团的裙带关系,官官相护,冰冷的现实之下唯一可以给人慰藉的只有:“我们一路奋战,为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熔炉》之后,我们的态度如何集体总是善于遗忘,电影便是最好的载体,勾起我们的记忆,不断的揭开伤疤,在疼痛中确保往往迟到的正义不会缺席。
最后,仍然以一句我喜欢的话结束: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听不见且看不清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熔炉》之后,我们的态度如何以下是真实案例:
真实事件的两个救助孩子的主人公均为男人(至于小说和电影都改成一男一女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其一位职业为律师,另一位职业为医生。
当然牵扯到这件事中的人不止于此,其中律师是通过一个在该聋哑学校作教师的朋友了解这件事的,但就在二人准备开始为孩子们维权起初,教师朋友便因对方势力过大而遭到暗杀,另外和此事牵连的一些法律工作者也因相同原因失去生命。律师本来青年才俊,在事业上一片光明。但因为执着于这件案子而被迫离开律师事务所,他拖着三个孩子(性侵的受害者),后来又身患癌症,却在这条艰难的诉讼路上走了七年。
后来律师遇到了医生,有了医生的支持,律师拖着病体,两个人一起共同抗争,他们不畏艰险,受到一次一次的挫折却迎难直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直接证据,但最终罪者却因为种种潜规则而没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他们收养三个孩子中的小男孩因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而拖着犯罪者之一卧轨自杀,另两个孩子也强行被孤儿院从律师和医生身边带走。
律师受到极大的打击,已经病入膏肓,却仍没有放弃抗诉,最后因抗诉而被高压水枪射击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医生继续着抗诉的道路却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以自杀的方式来换取公众的关注,并在自杀前留下几万字的遗书,把该事情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在网上传播,这才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相继有了小说、电影,终于引起了当局的重视。
该事件也拉上了帷幕,但是斗士已经死去,知道真相的人却并不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