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一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肯·吉莫。其中的一些话语我感触颇深。
1.与自己对抗,你永远成不了赢家。
对抗并不会让我们变得强大,我们只有接纳自我,才能战胜痛苦。
2.吉莫教授说:人生中大多数痛苦,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用了一个比喻: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两支箭的伤害。第一支箭是伤痛,第二支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往往第一支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抗拒伤痛,让我们产生了恐惧、愤怒、怨恨、自责、焦虑等情绪,是这些情绪让我们在痛苦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所以,真正带来痛苦的,实际上是我们对伤痛的抗拒。
3.强大不是你战胜了自己,而是你接纳了自己。
4.跟自己的痛苦做朋友。 我们的内心是由正负面情绪组成的,正面情绪让我们快乐,负面情绪给人的感觉很糟糕。愤怒会将别人推开,憎恨会切断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内疚让我们纠结难过,把自己蜷缩起来。
5.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一位年迈的切罗基人向自己的孙子说出了一个人生真谛。他说:“在人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两只狼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只狼是恶狼,它代表嫉妒、悲伤、狂妄、傲慢、内疚、怨恨、自卑、,另一只狼是良善的,它代表欢乐、平静、爱、希望、安宁、仁慈、慷慨、忠诚。”
听完爷爷的话,孩子若有所思,问爷爷:“最后,那只狼赢了?” 爷爷回答道:“你喂过的那只。” 当我们与痛苦抗争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喂养恶狼,当我们拒绝和逃避的时候,也是在喂养恶狼,当我们抓住愤怒不放的时候,还是在喂养恶狼。 反之,当我们与痛苦的情绪握手言和、接受它的时候,便是停止喂养这只恶狼,恶狼也会自己软下来。只有接受负面的情绪,正面的情绪才会慢慢产生。只有当我们不再恐惧负面情绪的侵扰,良善的狼才会被喂养强大,我们的才会收获正向的回馈。
6.同情心的顶层:彻底的自由。 这是一种顶级的智慧和做人的境界。
庄子讲过一个小故事。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大意是说,有人坐在船上来渡河,突然有条空船碰撞过来,即使性子最火爆的人也不会发怒。
“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
意思是,如果有一个人在船上,那人们必然会大声呼喊喝斥来使船后退,即便一次没有回应,也再次呼喊,如果一直无人应答,那就必定会骂声不绝。
最后庄子总结道:“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也就是说,一个人倘能听任外物、处世无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谁能够伤害他呢! 这就是庄子经典的“空船理论”。 我们一方面同情自己,关爱自己,但又不自我、不自私,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到达一定境界,可以感天地之宽广、容万物于一身,得到内心彻底的自由。
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认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我们对待痛苦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心灵是否强大。痛苦来源于我们对伤痛的对抗,而自我觉醒和自我同情,会让我们放弃挣扎,正视伤痛,接受情绪,让我们在对自己的关爱中,找到人生的幸福。
如果你拥抱伤痛,宽恕和爱就会来拥抱你;如果你内心没有了对抗,宁静的心中就会升起一道彩虹。
8.即使我们仍然会悲伤,仍然会愤怒,仍然会胆怯、会嫉妒,会在某个时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最重要的是,与此时此刻的自己成为朋友。就算跌倒了100次,也要把自己扶起来101次。人生实苦。痛苦不会从生活中消失,却会因为我们的接纳,消失进生活里。
学校处于非常时期。小学部老师何去何从,让自己焦躁不安。愿今天的学习,能够尽早走出纠结和对抗的漩涡,拥有接纳痛苦的勇气,愿心田开出朵朵洁白的莲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