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七·五二】
云南蒙化有陈把总,名翼叔。《即景》云:“斜月低于树,远山高过天。”《从军》云:“壮士从来有热血,秋深不必寄寒衣。”有如此才,而隐于百夫长,可叹也!陈凿一山洞,命子俟其死,藏而封焉。
蒙化,旧县名,南诏国发祥地。今云南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全境。建置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楚顷襄王遣庄足乔入滇为王,蒙化属滇国。西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遣司马相如持节谕西南夷,叶榆诸君长请为内臣,蒙化属汉。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更名邪龙,隶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在滇西置永昌郡,邪龙县属之。蜀汉时,置云南郡,邪龙县由永昌郡划入云南郡。西晋灭蜀汉后,沿袭旧制。西晋之后,北方纷争,巍山土目不再臣服中原政权。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蒙舍”的哀牢人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国”。唐开元二十九年(741),皮罗阁将南诏都城从蒙舍城迁至太和城(巍山)。南诏国在巍山经营了四代,历时92年。南昭国亡后,属大理国。1254年,元朝灭大理国。巍山属元朝大理万户府。元、明、清时期,先后设蒙舍千户所、蒙化府、蒙化路、蒙化州后复升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改蒙化府为直隶厅,辖漾濞、红岩、马街、赵州等地。明朝起在巍山设置蒙化府,由彝族左氏土官为世袭土知府,历经明、清两朝,承袭17代,历任土知府17人,时间长达513年。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改土归流。民国元年(1912)设蒙化府。三年(1914)改设蒙化县。解放初期,仍设蒙化县。1954年改名为巍山县。
陈翼叔,即陈佐才(1611—1681),字翼叔,别号睡隐子,江西人。明军把总。永历皇帝南迁至昆明,随军到滇。永历帝逃往缅甸,他便隐退滇西,居于蒙化盟石山中。闻知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后,留发蓄须,身着汉服,以示自己非清廷顺民。在盟石山中,建陋屋,名“是何庵”,又称“宁瘦居”。房旁有一块巨石,生前在巨石上凿一石窟,嘱作棺墓,遗言曰:“明末孤臣,死不改节,埋在石中,日炼金魄”。如今,在巍山盟石村东约两里的山坡溪畔,还有陈翼叔的石棺遗迹,为巍山的一大名景。陈佐才的诗据记载有八卷之多,但今遗留下来的只有六卷左右。经徐克权先生搜集、补充、整理,得遗诗约七百八十多首,汇为一集,名为《重刊明遗老陈翼叔先生诗全集》,罗庸先生作序,刊印于一九四六年六月。此书尚能找到,但已成为少见的珍本。(摘自《云南日报》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把总,音bǎ zǒng,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陆军基层军官名。在明代属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守备),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明驻守京师兵,分三大营,统兵官中有此官;各地总兵属下军官亦有此官,位次守备。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后职位日轻,至清代成绿营兵低级军官。秩正七品,位次于千总;京城巡捕五营统兵官亦设。以清绿营为例,军阶由高至低分别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乌鲁木齐把总蔡良栋言:此地初定时,尝巡瞭至南山深处。”
百夫长,古时候军官职位,中国古代和罗马、蒙古、奥斯曼帝国都曾有过这个军职。即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唐·杨炯《从军行》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