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奇,又见刻奇

作者: 勒尤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5:34 被阅读16次

《正午》是一本新创的刊物,我买过两期,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写小说家阿乙的。对这本刊物的感觉是,一本比较浅的纪实类刊物,用现在的名词讲,叫非虚构。里面的文章,花不了多长时间就读完了,就像这篇《我叫范雨素》,也是一样。

可是,问题好像又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众微信公号和一众网络大v们,纷纷就这篇作品和范雨素这个人,开始发声。

和菜头直接写了一篇戏仿之作《我是和菜头》。王路也写了一篇《范雨素真是祖师爷赏饭吃吗》。

和菜头旨在讽刺满街满巷的刻奇主义,他的主旨也仅限于此,至于范雨素的文章究竟是不是作品,水平究竟高不高,不是他想探讨的主要问题。只是,他的讽刺过于强烈,刀锋所过之处,难免伤及吃瓜群众。

王路的文章,重点说了一个问题:范雨素的文章被大家认同,是因为她的独特经历和坚韧的人生态度打底。文末留言区王路在与读者互动时,略带欣慰地自证:范雨素的事情再次印证了自己的一贯观点,生活比写作更重要。

上述两位的观点都有它们各自的道理。

没有道理的,是那些卷入骂阵(不是马震)无法自拔的人们。

第一,《正午》的编辑们没有在文前加编者按,说范雨素这是自《诗经》《楚辞》以降的皇皇巨著。

第二,范雨素本人也没有这样标榜。

第三,被踩到了刻奇尾巴的人们,纷纷跳起来,谩骂和菜头们有眼不识明珠。如果进一步升温,这部分人就极有可能祭起道德的法宝,一道白光,取人首级于无形。

自己有不足,比如刻奇,就要正视,去反思,然后修正。

怕的是自己有问题,别人说出来,不认账,还要跳着脚去和别人吵,甚至想办法堵别人的嘴,说世界早已是美好的人间。

第四,不要把范雨素和余秀华,和任何人比。因为没人喜欢自己被拿去和别人比,这等于被人为地抹杀了个体的独特性。也等于给一个活生生的人贴上标签,变作商品去消费。

把余秀华当做一个普通的人来看,再当做一个诗人来看。

把范雨素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把她的文章当做文章来看,如果有余力,就请认真地体察一下她文章中所写的那些生活——有许多人已经忘记了文章的本源,只是用来表情和达意的。

但愿我们不要把余秀华和范雨素,以及和她们一样的许多人,当做可以大嚼特嚼的谈资,张大嘴巴哇哩哇啦的时候,露出满牙缝刻奇的渣子。

相关文章

  • 刻奇,又见刻奇

    《正午》是一本新创的刊物,我买过两期,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写小说家阿乙的。对这本刊物的感觉是,一本比较浅的纪实类刊物,...

  • 刻奇!刻奇!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分享了最新期《新周刊》的一段话"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喜欢制造刻奇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家让每个员...

  • 刻奇,反刻奇及反刻奇的刻奇

    刻奇,就是山寨和装的书面语。 它是德语词Kitsch的音译,指在艺术或生活中无意义而廉价的模仿,以此获得某种虚假的...

  • 刻奇

    一个人的自我欺骗叫做矫情,一群人的自我欺骗叫做刻奇。 我们从小到大都处于刻奇之中:小时候写作文“看着胸前的红领巾我...

  • 刻奇

    花不一定是为花店而开, 我也不是为你而来。 既是所爱便有所偏颇, 后来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 早春不过一棵树,世界...

  • 刻奇

    刻奇”到底是什么? 百科词典的解释,意思应该是一种廉价的情感。“讨好自己、迎合自己”,“虚假的崇高,一种自我感动与...

  • 自我同情?警惕刻奇以及刻奇的刻奇

    前几天发了『你是否得了自我感动与自我同情的病』这篇文章之后,收到许多读者的反馈和交流,一些朋友觉得震耳发聩很有警醒...

  • 认识自己的情绪

    分享蔡康永的情商课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情绪,叫做Kitsch——刻奇。刻是“刻薄”的“刻”,奇是“奇怪”的“奇”,这...

  • 浅论刻奇

  • 刻奇思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蔡康永的书也有一段这个故事)有一个家族在举行爷爷的葬礼,全家人都在吊念致词,有些七大姑八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刻奇,又见刻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jm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