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人传记
专访李欣频:「人都会死,所以大胆活」

专访李欣频:「人都会死,所以大胆活」

作者: traciechen | 来源:发表于2017-07-29 00:47 被阅读20次

    还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次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转疯了的文章,故事的主角就是李欣频老师,文章中写她是华人界的创意天后、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畅销书作家,还去过很多国家,一天看一本书、一部电影。当时还没有流行起“斜杠青年”,找份工作,安稳地干一辈子才是主流的做法,去很多地方旅行也就只是想一想而已。而之所以欣频老师的活法会被很多人钦羡,应该就是因为,她活出了我们都梦想的状态——自由还有远方。

    两年前,我参加了老师亲自带的极光旅游团,于是有了和她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那会儿,我大概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总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它。我很困惑,就问老师要怎么做。老师讲了很多,归结起来就是——直接去做你想做的事。

    两年后,传媒硕士毕业的我,依旧迷茫。虽然深造确实是我想要的,但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能帮自己成为一名传媒人而做,我仍然没有做到想做的事情。直到5月又与老师见面,她再次提醒了我:“你去念书也只是增加了技能,但那个核心——你想要做的事,才是最关键的。”我才开始真正着手去做我想而未做的事——搜集101种人生活法。也就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今天这一篇与欣频老师的访谈录。

    就去写,去唱,去跳吧

    欣频老师有很多身份,作家、文案、旅行家、老师,但都有个关键的部分,那就是她的文字。回忆起何时开始喜欢写东西,她说其实最初她是喜欢画画,但因为要升学,美术课都拿来上数学课,她就没办法在课上画画,只能写东西,因为那样看上去就像是在做笔记,她就能一直写。

    一直写,一直写,然后成了作家,我问她有没有什么方法、秘诀,她说:“就是写啊。就像一个人喜欢唱歌,他就唱啊;有人喜欢跳舞,她就跳啊。你看很多小孩,他们在唱歌或者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没有规划的。当你开始规划,你就会有框架、算计,所以我当时就只是写,没有别的想法。”

    然后她讲起了之前的投稿经历。从国小开始,她就有寄文章出去,她说第一次被登上报纸的文章,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整个吃冰淇淋的过程。“我妈妈不太准许我吃冰淇淋,然后那一次我去吃冰淇淋,吃完感觉太满足了,我就把那个心得写成一篇文章。”但她也没想文章会不会被刊出,就是觉得那个体验太棒了,想要完整地表达那种很喜欢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本然的状态。你就是想表达,你就是想说,然后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怎么评价你。”

    跟一般人认为‘我要精进我的技能,我得向别人学’的观念不同,老师说她不会这么做,“你要跟谁学技巧,你学了也是他的技巧,不是你的技巧。”所以她会尽量避免在创作期间参考别人的作品,比如要写文案了,她就不会去看别人写的文案。她也会提醒她很多的团员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不要让他们去学技巧,也不要去看那些现成的作品。就像孩子喜欢画画,他看了大师的画作后,可能画起来就会像莫奈或是毕卡索,这样他就永远画不出他自己的作品,“所以最好的应该是在他还没受到这些影响之前,就让他先成为他自己,其他人的作品才能成为他的养分。”

    关于想做的事情,我们好像也会常常卡在‘找不到天赋或是我很有兴趣,可是我没有天赋,我做不好’这样的状况里,于是我问老师,会不会觉得自己在写作上是有天赋的。“我觉得天赋这个词是虚构的。就是你拿谁跟谁比,才说谁有天赋,谁没天赋。做你喜欢做的事,没有所谓的好或不好,厉不厉害,有没有天赋。如果有'天赋'这个词就会让事情变成,好像要有天赋我才能做这件事,那难道没有天赋就不能画画了吗?没有天赋就不能去唱歌了吗?”而对于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就干脆不做的情况,老师觉得那才是他们最大的损失,“连试都没试过,那根本就是虚幻。当你非常开心地唱出来的时候,人家或许觉得你很有天赋呢?”

    没有工作,只做喜欢做的事。

    在年轻人迷茫焦虑的事项中,有一项一定榜上有名,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欣频老师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相反老是去关注别人,看别人有什么。“在很多国外的教育理念中,孩子们会有一个环境,可以去找自己喜欢什么。那如果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个机会,你就要现在花时间去自己探索,比如列出你喜欢的东西,3-5项,再把他们加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然后一直探索到,你觉得你对生命的热忱已经被点燃,你觉得活着好好玩,好精彩,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事情等着你玩。

    前段时间,我看到蔡康永在网络上写“别随性的想把兴趣变成职业”,理由大致是一旦把兴趣变成职业,就会需要别人来认可,那会很受限。我问老师怎么看,她说:“嗯,那是他。但是也有很多人,他们把兴趣变成工作,而且做的很开心。那你怎么不去找这些例子,偏偏只看到蔡康永的例子?然后你为什么会把这句话听进去,也是你的问题。即便我听到这句话,我也不会把它放进我的思维里面,因为那是他的那个状态,跟我没有关系。但是你却把这句话,变成你的证据,变成你的设定,也变成你的限制。”

    而会发问“兴趣该不该成为职业”的,大概是怕如果把兴趣变成工作会赚不到钱,老师却以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兴趣本身是可以带来资源的。“对我来讲,我没有兴趣跟工作的分野。我做的每件事就是我喜欢的事,它们本身就会变成工作。如果你认为兴趣和工作必须分开,你就会把工作当成你不喜欢的事;把你喜欢做的事,当成没办法赚钱的事,你一开始的设定就出了问题。”

    说起当年大三找工作的经历,老师说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她的考量就会和那时不同,除了确定那件事的确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还需要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现在整个局势变得非常快,你可能觉得这个工作的薪水还不错,可是你怎么知道3年或5年后,这个工作还在不在,甚至说这个企业还在不在。”所以老师建议我们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如果机器人开始普及,你的工作是否会被它们替代,以及你是否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就是你无法被取代的那个部分。“这三环,加在一起之后,你就能真正清楚,那个对的方向。”

    不要用乐理挡住音乐之流。

    要实现梦想,我们会常常听到一种方法论:定目标→做计划→执行,但我们却很少质疑是不是真得一步一步这么做,才能心想事成?欣频老师的回答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可能,她说其实我们根本用不着规划,做计划只会把我们困在自己画的牢笼里。“你会发现很多出其不意的发明,或者作品,都不是计划而来的。就像可能音乐家出去散步的时候,突然听到鸟的声音,他就创造出一首曲子。大自然就更不用讲,你今天不会在森林里说,请大家准备好,下礼拜我们一起开花,好吗?谁不开花,谁就没有在计划之中,会这样吗?”

    大树、小草,万物自然生成,完全不用做计划,只有人需要规划,因此也出了很多问题。“很多时候,你会看到越计划的人,反而越痛苦。因为他连计划都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担心会完不成这件事;相反地,当你越信任、越放心,你其实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它。”

    “生命的本能远远超过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很多很多。所以我才会常讲信任和臣服很重要。你要相信大自然本来就会给你一切,你只要不要给它框架,不要拦住它就好。就像贝多芬曾跟一位年轻的作曲家说:‘你不要去管乐理,不要用乐理挡住你的音乐之流’,讲的都是相同的事。”

    访谈最后,我请老师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她觉得大家普遍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认为时间还多,浪费一点没关系,但老师说:“不要认为人生有好多个一年,应该要把每一年当成人生最后一年,去大胆做一些你很想做却不敢做的事。你就会发现那个突破,会是你很重要的改变,就像是毛毛虫突破了蛹,进入了完全不同的,蝴蝶的状态一样。”

    然后,人都会死,所以大胆活。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收听采访完整版

    直播结束后,我有一些朋友发来信息,写他们听完之后的感受,有豁然开朗也有仍然困惑的地方,我就继续问老师,整个问答已记不太清,但我记得老师并没急着回答问题,而是问我:“你有没有发现你问问题常会提到一个词?”我愣了一下,有点犹疑说:“很多人?”“对,实际上你说很多人觉得,很多人怎么怎么样,其实只是你觉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访李欣频:「人都会死,所以大胆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lq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