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信奉一句话:在企业学做事,在事业单位学做人。这是我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在体制内待的时间越久,就越觉得这所谓的学习做人,就是需要掩藏自己大部分的真实,满足别人眼中的标准。否则,就是不合群和不成熟。
或许是老天爷分外眷顾,出身平凡人家,白天工作忙成狗、晚上才有时间学习的我,考了编制,成为一个有“身份”的人( 我在三线城市,之前在某大型乳企,身兼数职,挣的也没有现在多。这倒不是说事业单位的薪水有多高,而是企业给予的,实在太少 )。
这些外人眼中的“好单位”,在公开招聘之前,基本是子承父业,或者凭借人脉、面子安排进来。几代人长期在同一体系工作,形成了稳定、微妙的关系。 这些职场特点在所有领域都存在,只不过在缺少流动的工作环境里,它们会被强化再强化:人们不愿意学习新技术,因为知道的越少工作就越少。挣着一样的钱,谁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啊。因着有很大一个网络来互通单位信息有无,所以人们觉得自己什么也知道,但是对于外面的进步和发展却知之甚少。谁要是说点新鲜玩意,吃喝玩乐和花边新闻市场无比广泛;但凡是和科技、社会、常识方面沾点边的,大家立马兴致全无,甚至还会觉得知道的人就是在卖弄学识、吹牛皮。
由于之前一直在做科研和培训工作,因此 我养成了直爽、认真的性格和喜欢钻研、乐于解惑的特点。之前从未觉得这是多么大的不足。 到什么样的山,砍什么样的柴。 现在看来,想要融入这样一个环境,注定要做颇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