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了一节课:位置与方向
昨天晚自习,顺便给学生做了课前测了解学生的掌握内容情况。在备课时就发现一些问题:
1.如果是按照教材上内容第一课时上课,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简单,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内容简单不想听课精力不集中。
2.如果是两个课时一起上的话,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实际空间中的和地图中的方向概念不清引发混淆。所以,我在遵循孩子发展规律和课程标准前提下,对教材做了一些改动。
针对于以上问题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整改:
1.学生对于教材中内容过于简单,学习没有真正发生。
2.学生对于方向与位置已经有一些了解但是不够清晰,不够系统,所以会有知识混淆。
3.对于东南西北并没有深刻认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左右方向会影响东南西北的方向变化。
所以,遵循教材内容前提下,遵循学生思维循序发展原则。对于教材来说,只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积极建构起自己的意义理解。学生就在自己经验基础之上,在教材内容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更加系统。在引导过程中,学生是结合自己之前经验,在老师设置问题中积极主动思考,产生思维碰撞,提升自己思维水平加上思维系统性。
结合以上思想,我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内容结合一起。首先要对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和地图中的东南西北加以区分,这部分会比较容易。
接着针对学生的第二的新问题设置冲突如:小明在图书馆的哪个方向?针对学生不同答案让他们进行同桌交流或是小组内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加强系统思维。这个问题会对学生有认知冲突,因为××在××的哪个方向?以谁为中心观察是一个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了解之后才会有自己想法进而会有理有据说出自己想法来。
最后,重新认识身边的东南西北,并且说一说你生活中对于东南西北方向的一句话,说一说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物品。
对于位置与方向这一节课,虽然学生有基本经验,但是通过这节课可以使学生对于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更加清晰,更加系统了。学生学完之后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用每一节课的用心思考达到学生高质量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