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外在理由:是根据具体情境来确定的。
内在理由:是通过态度改变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
2.“讲过为真”范式:没有外在理由的人,会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实的。
如果你想要一个人改变态度,那么就让他去做出或说出一些与他观点相反的事情,并为此支付给他较低的报酬。
3.威胁越不严重,外部理由就越少;外部理由越少,对内部理由的需要也就越大。允许人们有机会形成自己的内部理由,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套永久的价值观。
4.自尊心高的人,当他们的行为方式与他们对自己的高见相反时,他们会经历最大的失调,他们会比那些平均自尊水平的人更加努力地去减少这种失调。
如果高自尊能起到缓冲不诚实行为和促进理想行为的作用,那么尽一切可能帮助个体学会尊重自己似乎是合理的。
5.如果经过努力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那么与那些较为容易得到的东西相比,我们很可能会对之更加喜欢。
假如这些东西不那么吸引人,我们可能需要别出心裁地来为我们的努力加以辩护。
6.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经历了一段艰难或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这个过程叫做竭力去辩护。
7.非人化根植于面对他人不幸时对自己感觉更好的愿望,由此便可以排解人们的厌恶、悲伤、震惊、恐惧等负面感受。
8.指责受害者的根源,在于我们需要为自己和我们对那些不幸的人或犯罪、贫穷或悲惨事件的受害者的态度辩护。
9.我们很可能通过否认潜在灾难的可能性或大大低估其严重程度,来为我们不采取安全措施辩护。
10.当行动与思想脱节时,决策者倾向于将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行动协调起来。
11.如果个人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保护他们的自我上,他们将永远不会成长。
为了成长,我们必须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是,如果我们打算减少失调,我们就不会承认我们的错误。
12.不断成长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和失调倾向。
•认识到一次欺骗并不一定意味着我成为一个“骗子”,除非我不断为自己辩护。
•通过培育强大的自我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错误。
一行精华:
“讲过为真”范式:没有外在理由的人,会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实的。
如果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经历了一段艰难或痛苦的经历,那么这个目标就会变得更有吸引力。
触动,反思,改变:
“讲过为真”范式是一种对认知失调的具体运用。说过的话具有不可挽回性,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人们就会自动产生一个内在理由,推动自己去实践说过的话。
这个策略可以用在对他人的管理和引导上,对于自己,则应该注意慎言。
不过,如果有强烈的外在理由,这个范式就不大会起作用了。
与之相对应的,是类似沉没成本的范式,相比于说话,实际已经发生的经历,其代价要大得多,足以产生抵御外在理由的动力,让自己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
因此,越晚放弃越需要更大的勇气,一旦形成执念,就很难摆脱了。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尽量认清自己,避免陷入这种类型的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