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注解阴符经

注解阴符经

作者: 困死在工地的理想主义者Jem张 | 来源:发表于2023-09-15 11:33 被阅读0次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即格物致知,观者和执者皆是指人,在下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中有所阐释)。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为何是五贼而不是三贼六贼九贼?这与河图洛书中的天文数术有关,代表五个天体方位,青囊经中有言‘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乖,祸咎踵门’。观天之道以正人也,辅弼虽重,为祸则甚大。能看到这种变化并加以驾驭利用,才能昌盛兴旺。贼和盗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盗贼)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与人心机也对应,人若能体天则道,则阴阳天道能妙用于心;阴阳是相见还是相乖对人道兴衰更替的影响在于人心所向,可以挽狂澜于即倒,也可以堕大厦于将倾)。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这句话最能呼应标题,写出隐微难见的大道只有人心才能与之妙合参同)。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此处的性即指天性也指物性人性)。九窍之邪(窍者,气之所通也,以济八方,必有凭借,而这个凭借就是三要,动以天时地利人和则祸发必克,惩奸止乱,反之必祸咎踵门),在乎三要(三要指三才,呼应“天发杀机...万化定基”这句),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本句写矛盾的变化和事物变化的规律也是讲五行相生相克变化万端但只要执之牛耳,妙合于心、手执宇宙大道)。知之修炼,谓之圣人(格物明心以掌握天道阴阳之理,探索创造对发现的理论规律加以实践运用,这样的人才能达到入圣的境界)。

(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句话总揽全文,与下文中的“五贼”、律历、阴阳相呼应。全文由天道入地道、人道,围绕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重点强调矛盾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社会、人心带来的影响。利用道家一贯思想,不出八卦之象、阴阳之理。阴阳动,卦象生,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互因互果,皆在道法之内、阴阳推移变化之中。)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这里讲的是天道阴阳相推演化出的天地气象,即天干地支律历及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等形制)。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句跟后面的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使用的手法相同,同写阴阳相推、天地人相生相害)。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里的三才与前面的“三要”一样,同时先天八卦中的三个爻象)。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先是寄予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随后指出即便如此其规律变化依然能够被人所掌握,先抑后扬,点出“阴符”之题,也映照上文中的“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强调“专”与“复”的作用,这里依然是朴素的八卦推演,即所谓损不足以补有余,也是“天之至私”说法的表达。比如纯阴之卦“坤卦”,初爻代表“三才”中的人,人心萌动有了想法便从无到有从阴到阳的转变过程,这时“坤”卦便演化为“震”卦,如果此心念不断加强,卦象便从“震”卦演化为“兑”卦、“乾”卦,乾卦就是元亨利贞,事有所成无往不利)。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结合瞽者善听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讲的跟下面的一样是指辩证思想,如佛家经语所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般,普通人很难像圣人一般观天道执天行,能发现其中部分法则道理并加以有效利用就很不错了)。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至乐是指狂热痴顽的一种状态,至静是及其内敛的一种自然状态,就像乾坤两卦显现之象,本身没有好坏,但是随着阴阳推移,会往好的还是坏的方面发展,就要看阴阳二气的变化情况。禽者,擒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指天生万物各不相同,然物虽各异,却相辅相成、相克相生。“蠢然”即跃跃欲试,指心有所会,情不自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天地法自然,时物演阴阳,去彼存此,各有所失,各有所得,须加以明辨掌握)。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心生于物...自取灭亡这段实在陈述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卦象上阴阳的反复变化,“沉水入火,自取灭亡”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段关键一句“禽之制在炁”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阴阳矛盾变化的方向并加以巧妙运用。)。自然之道静(静即为正,各正其位而生万物),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浸即为混沌未分),故阴阳胜(当为阴阳生)。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顺即为盛衰荣枯寂灭之变化)(本句要表达的可以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表示,一生二、二生三即为自然之道,故月“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三生万物的过程即为天地之道演化的过程,三生万物中的三出现了三才中的“人”,从“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可以看出,人与物同出于有,同归于无。自然之道和天地之道是顺承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天地之道为静为恒,但是混沌一气也相伴而生,于是阴阳出,万物在阴阳的作用下有规律的变化起来。)。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至静之道是道之本源,天文律历是推演阴阳变化的,而推演至静之道就不能胜任了,只有像八卦这样的奇器才能妙合于道)。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本句点出全文主旨,也只对全文的归纳总结,点题之笔,阴符就体现在人对八卦这一奇器掌握运用方面)。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天道本清净,阴阳顺逆为道为贼,在黄石公三略中,黄石公指出:阳为刚为天为乾,阴为顺为地为坤,天道左旋、地道右迁,左为逆为贼为动,右为顺为正为承,阴阳各行一周而相合,阴阳则不失恒。天行有异,必降祸端,君子察之加以匡正补救便可顺天承运;小人察之加以利用发挥,便会摧枯拉朽,逆天改命)

相关文章

  • 《黄帝阴符经》注解

    《黄帝阴符经》的传说有很多,相传为黄帝所著,又相传战国时期苏秦事秦失败后,尝尽人生冷暖,沉下心来研习了《阴符经》才...

  • 第二章·阴符现世·第二节·名家旧评

    《阴符经》旧题黄帝撰,所以被称为《轩辕黄帝阴符经》。相传而未完全证实的注解之人有:广成子、伊尹、太公(姜子牙...

  • 《玄门散识》文献卷☯《阴符经》简介

    ☯《阴符经》主旨 《阴符经》的全称是《黄帝阴符经》,“阴”就是“暗”的意思,“符”就是“合”的意思,“阴符”就是天...

  • 《阴符经》的智慧之十四——一部书留下的千古谜团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和《道德经》《南华经》《周易》一起被奉为道家...

  • 《阴符经》全文及注释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也称《黄帝天机经》,总共只有300多字,共三篇,作者无法考证。...

  • 黄帝阴符经~霍斐然注解

    《黄帝阴符经》原文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

  • 阴符经注解 清·悟元子

    跋 阴符经者,黄帝演道书也。而谈兵之家,视为天时孤虚旺相之理,人事进退存亡之因,即缁黄之流,浅窥圣经,谬为注疏者亦...

  • 《阴符经》全文白话原味直解:

    用观卦讲解周易的核心《阴符经》 道家历来是将《阴符经》与道家经典《道德经》相提并论, 可见,《阴符经》的崇高地位。...

  • 每周浓鸡汤之《阴符经》

    今天回来比较晚,给大家介绍的是《阴符经》。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经文很短,共有400余字。但是,文字精简...

  • 2018-07-23

    阴符经 ---道教经典 《阴符经》全文: 阴符经 (旧题黄帝撰)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解阴符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wv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