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每天写1000字
Scalers:那个曾经浓眉大眼的滴滴打车

Scalers:那个曾经浓眉大眼的滴滴打车

作者: Scalers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20:38 被阅读75次

    1

    当全社会都在臭骂滴滴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曾经给你很多补贴的滴滴打车?

    当滴滴顺风车出现一起又一起人命案件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共享出行刚刚火起来的那个夏天?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离滴滴疯狂补贴才过去不到五年,这五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滴滴融资一轮又一轮,变成巨头,但是滴滴准备好做一个巨头了吗?

    互联网发展最开始是由一群技术极客所驱动的,他们认为技术能够改变一切,但是这个道理成立,只限于早期互联网,限于一群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的用户当中。互联网用户不断普及,真正进入了真实的世界,变成了“互联网+”这个时候,其实要从现实生活的社会治理反过来看互联网公司的问题。

    以前我们会认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会喜欢这种科技公司的技术范与高效,认为是在虚拟世界的霸王。但是我们现在要反过来看,当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的特别大,变成生活基础设施,我们要从生活基础设施的角度,反过来倒推一家互联网公司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意识、素养和眼界。

    2

    不得不说,目前大部分行业其实都是被严格管控的,那些没有被严格管控的,往往是不具备成为创新、创业、做大的条件。互联网打车,其实是利用了一丝政策监管的缝隙,迅速扩张,成为了今天的巨头,倒逼了政策的改革和升级。这样的机会凤毛麟角。

    最开始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套路,滴滴教会了资本如何利用监管的间隙快速扩张,等到政策还没有反应过来,木已成舟,反向倒逼政策的升级。有人说这是好事,但这有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无监管就会带来利益过度导向,最后出问题。

    不过之后政策也学聪明了。等到共享单车再采用类似的方法大张旗鼓扩张,想重新上演滴滴共享出行的故事的时候,遇到的管控速度比以前已经快多了。但是当滴滴长成一个全民级的应用,一个全民平台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人认识到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有多大。

    互联网其实构建了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当中,理论上任何两个人都可以相互连接。但是建立了链接的两个人,可能并不处在同一个空间内,不在一个地方,咬不到对方。所以,提供这样的服务,安全风险是相对较小的,大不了我把网线拔掉你能拿我怎样。

    我可以跟你在网上吵架,但是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所以我很难把你干掉,我也不可能跟你去打架。所以一直以来网友们哪怕在网上的唾沫横飞,但在线下却是相安无事,因为换了ID就不知道是谁了。

    当然最近几年,新兴的犯罪形式改变了这个格局。那就是电信诈骗或者所谓的通讯信息诈骗。你我不在一个地方,但是我可以通过骗术,让你把钱汇到我的账上,于是可以获利。

    这件事情可以成立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在于,这个虚拟空间,一个人可以跨越地理局限,联系到网络上的任何人,而且成本非常低。

    所以这几年,你会看到诈骗电话非常猖獗,利用人性的弱点和无知,以及未经训练的大脑进行钱财欺诈。这其实就是利用网络空间可以无限连接任何人的特点。

    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结论,当你有一个应用,生长成一个平台,让这个平台当中任意双方都可以建立联系的时候,既会带来红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人在应用出现之前,往往没有那么容易的连接方式,而因为有这个平台出现了,现在有种新的连接方式,出现了新的增量。

    3

    我们再把滴滴的业务模式梳理一下。在实际生活中,你生活在一个地区,其实你很难认识这个地区所有人。你有你自己的生活圈,你穿越陌生的人群,从车站走到你的家中,从家中到你的学校,到你的工作场所。你每天接触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也许你的街区出了一起凶杀案,也许有一起暴力事件,但是只要你不是专门的主管部门,你根本不会知道或者很难会知道。越是大城市,人们在地域生活中,越孤立。不信我问你,你知道你楼上楼下分别住的是谁么?

    那滴滴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把虚拟空间里的人都映射到了一个私密的空间里。在这个密闭的空间,两个陌生人会相互接触。那么一个人去打车,就有可能接触到在他平常生活中从来不会遇到的人。

    想想在目前现实生活中,凡是要涉及到接触很多平常生活中不会接触到人,都会有很严格的管控。比如说,专门以运营为目的的出租车、公交车,商店、超市都需要接触到大量各种各样的人,那么这些服务的提供者都是被严加管控的。

    滴滴采用虚拟空间派单的方式,让个陌生人相遇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当这种场景频繁发生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由于遇到不同的人,带来生活的意外的惊喜好运或者打开眼界,这有点像你出去旅游看世界长见识是一个道理。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发现了更黑暗的世界,你接触到你从来不会接触到的人,从而增加你的风险。这就像你旅游到了战争区,然后被俘虏了……

    作为一个平台来说,当然要推广这个业务的时候,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你会选择用哪个方向来作为它的推广?一般来说,利用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是一种普遍的手段。所以滴滴就自然会采用前一种诉求方式来推广他的业务,于是在产品设计里面处处都透露着,基于顺风车可以认识人产生美好的社交想法。

    4

    我这里没有给滴滴任何洗地的行为,我只想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这样你在看待商业产品设计的时候,知道它背后的套路是什么。比如阿里的支付宝是非常非常渴望去做社交的,在某年甚至把支付宝变成了“校园日记”“职场日记”这种带有色情擦边球的即时通讯工具,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

    谈到社交,就少不了性暗示,其实从传播学来看,性本身就是非常有力的传播手段。关于性的明示或者暗示,都是传播的助推剂。对于商业来说,其实很难抵制这种手段的诱惑,因为当你认认真真做传播,从来不打擦边球的时候,往往效果不好,而你用擦边球却能立竿见影,你很难抵制这种诱惑。

    这种行为和现在各种增长黑客采用社交裂变的方式扩大关注,获得订单,获取客户,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打社交增长的主意,都是一路货色。

    唯一的不同点就在于滴滴产品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增长是要把用户放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面,而不像传统的互联网业务,用户之间是不需要在一个空间里的。比如你通过增长黑客的方式,拉了10万新用户,这10万用户分散在不同的地区,不会相互串联,不会处于一个密闭空间里边,于是你并不用操心这10万用户所带来的新增安全风险,你只要操心你的服务器会不会宕机就可以了。

    以前的陌陌或者支付宝社交,可以给你很多性暗示,甚至纵容用户把其称作约炮平台,因为用户本来就不在一个空间,需要主动选择通过性暗示完成交易,也就是所谓的约炮。如果是一款本身要把人安排在一个空间里的产品,加了太多的性暗示,就非常容易导致极端化。

    但是滴滴那么多员工,他们会想不到吗?我倾向于认为他们应该能想到,但是可能出于某种考虑,还是把这个功能做出来。否则的话,招那么多员工都是白痴吗?应该也由不到我一个普通的作者来点出个问题。究其根本,还是资本的驱动,增长的诱惑,传播的需要,对于成功的过度渴望,让他们不惜以用户安全为代价。

    当国家某地方出现一个公共事件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领导人往往都需要作出批示,并且快速在媒体上报道,但是滴滴的两次顺风车事件都没有见到高级别领导第一时间站出表态。这个沉默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

    你可以变得很有钱,但是你不一定能得到人的尊重,从做人角度来说也是如此。然而只要你有钱,总会有人成为你的拥趸。滴滴也实现了垄断,这是他的骄傲。那我们能做什么呢?也许我们并不能做什么,从个体角度来说,只能说我们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指望,滴滴能为你做些什么。

    也许舆论压力会让他们做出妥协,但是你要知道,那个曾经浓眉大眼给你补贴的滴滴已经不再存在。甚至以前的浓眉大眼也只是伪装的样子。我们应该看清事情发展的本质,资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为了自己的复利,牺牲一切伦理,牺牲一切人的尊重,只追求无穷无尽的资本增值。

    滴滴标榜的高科技,大数据,各种酷炫,用来做这种风控,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这只是一个资源投入和策略的问题。也许他们经过精密的计算,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事情。同时,他们也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因为毕竟还停留在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业企业,而不是一个基础设施企业的格局。

    于是滴滴正好占了两边的便宜,一方面成为国民级应用,获得大量的数据,另一方面却以创业公司为标榜,不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两边占便宜,能挣到不少钱。

    出行是人们的刚需,如果你把滴滴给删掉,短时间内可能也没有其他可以使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仍然支持滴滴的原因。

    5

    我们再说一下这次事件司机的问题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需要大家警惕。

    浙江顺风车杀人事件的犯罪分子,其实欠了大量的网贷。当我们以最坏的假设去揣测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可以去各种网贷平台上借出很多钱,然后挥霍光,准备自杀的时候,开一辆滴滴,找到目标对象,实施犯罪,然后再自杀身亡或者等待被捕。对他来说,也许不是最差的选择,因为他的生活已经可能没有什么可以期盼。

    社会上可能本来就有很多类似的人群,在没有出现互联网信贷P2P的时候,他们也许真的没有钱,也就没有这样堕落的空间。他们可能会去找一份工作干着,或者他们祸害的对象也都是小范围的亲戚们,因为并没有很好的机会去接触其他平常不可能接触的人。

    但是现在现金贷出现了。面向老百姓创业的现金贷,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凭自己的身份证信息就可以获得贷款,而且不同的网站都可以发放一定额度的现金。当一个人打算放弃一切的时候,当一个人变成了亡命之徒的时候,他可以用他的身份出卖,获得一笔又一笔的现金,让他继续沉沦下去,不需要任何成本。

    再然后又出现了滴滴顺风车,可以把他和另外一个陌生人放在共同的空间里边,这就给他的犯罪提供了机会。除此之外,滴滴还让他有机会遇到不同的人,可以和异性处在同一个密闭空间。而在平常生活中,他完全不可能认识这些人,甚至不会有这样的人和他说话。试想如果有个人浑身背的负债,不打算在这个世界生活,而有人却上了他的顺风车,在密闭的空间中,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

    在媒体上,类似案件连篇累牍的报道,就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原来有这样一个套路可以去实施。我在这里做出一个非常非常不祥的预测,类似的事件还会发生。如果滴滴不严格自己的内部管理和风险审核,不清理现有司机的风险情况,顺风车虽然没了,但是恶性事件以后可能发生在快车上,甚至有可能在专车。因为现在这个时代,让人们堕落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除了让大家消磨时间的抖音快手,还有就是根本没有止境的现金贷了。

    6

    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应该怎么做?我能想到的就是牺牲一定的增长速度来换取安全与稳定,这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要和资本扛一下了。

    有没有注意到,最近我们的创业独角兽们其实都在做类似的事情?今日头条,抖音,快手花钱重新招募内容审核员,滴滴打车需要对接入的司机进行重新审理。我们的人工智能走得很快,但最后回过头来,还是需要一个一个人去把所有数据重新过一遍。这些工作,必须要做到位才能确保平稳的运行。

    再换一个角度看,我们的春运每年平安运行,我们的航空平安无事,背后要需要付出相关人士多少的心血。为了保证安全,付出了多少心血,建立了多少机制和体制。互联网人士总喜欢反对体制,但他们不知道体制其实是时间的沉淀,等互联网公司长成熟了,就是体制的样子。这些课程,创业公司是需要花费血和泪才能学会的。

    我接触了很多在互联网圈的人,他们简单的认为,只要有技术和增长,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当你的虚拟服务越做越大,渗透到现实空间,你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你需要花费的代价也就越大。这人不是简单的一个运营的事情,而是一个治理的过程,系统越复杂越需要治理。审视滴滴的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多治理的启发。

    如今滴滴当初浓眉大眼,自信阳光的模样已经渐渐模糊,希望今后他能担当起一家大公司所应有的形象。不然我们会说,最近这十年的创业者,没有几个是做得好的,只不过是获得资本的爆发性增长而已。换成普通话就是,只不过是多几个臭钱,并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不值得我们尊重。

    参考阅读

    Scalers:火爆的自媒体写作对普通人的误导

    Scalers: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体制才是最好的“无能避难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calers:那个曾经浓眉大眼的滴滴打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xc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