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两点钟左右,阳光正好,我到辛女广场停车场旁一块草坪上看书。
天空一片蔚蓝,没有它物,像是大海被截过图挂在天上一样。
我先是打算到离河较近的一块草坪上去,脑子却突然想起,那块草坪附近曾出现过蛇。虽说已经过了蛇出没的季节,虽然我也没有被蛇咬过,甚至也只是先前在微信群的视频中见过蛇,但我仍然感到恐惧。树挪死,人挪活,况且辛女广场四周草坪很多。
晚秋的阳光不像夏季那样毒辣,照在身上暖和、舒适。阳光照在纸张上也不刺眼,不但没有增添阅读的难度,还增加些亮度。
我打开书,从折过书印的那页看起。我现在读一本书,就是一场马拉松运动,只不过不是身体上的运动。读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亦是如此,我已经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了,不是我读书不用心,而是时间太有限。即使是马拉松式的阅读,我也只是利用上班偶尔空闲时间和周末的一些时间。
我书虽然不多,但还是有书可读。读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也需讲究OTP原则——场合、时间、地点。否则读不出什么效果,比如在这午后和煦、舒适的阳光下你去读《四书五经》,我相信没看上几页,你就会闭上眼睛。结果不是你在看书,而是书在看你。
贾平凹的《秦腔》的确写得好,但我又无法具体说出好在哪里。就凭我这种马拉松式的阅读,能对整本书有些零星的记忆就算不白读。
我读书虽然像蜗牛,确切地讲还比不上蜗牛,但整本书我也差不多读完了。
前期的阅读,加上今日午后阳光下的阅读,我对《秦腔》里有一处地方感到疑惑:为何贾平凹先生要把白雪(女主人公)小孩写成生下来就没长屁眼?这在我已读过的内容里,没发现白雪有什么心坏之处。
阳光下阅读,身体享受到太阳的温暖;阳光下阅读,思想能随着书本在运动。这一箭双雕的事,我何乐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