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的表情、语调比说出话的内容更有力道。
你曾录下自己的声音来听吗?当第一次听到时,是什么感觉?估计很多人都会惊讶:“这是我的声音吗?”其实,何止是声音,大多我们对自己说话时的表情也不清楚。你曾看过自己生气时,脸上的表情吗?你知道自己说话时的口气,让人听起来的感觉吗?
可能这些细节问题很少有人会留意到。这里要说的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说话的声音,都是传达话语的一部分。而且,多数情况下表情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
柏克莱大学心理学教授亚伯特·马伯兰比研究出了“73855”定律,他指出旁人对你的感官,只有7%取决于说话的内容,38%在于说话时的口气、手势等肢体语言,却又55%来自外表给人的感受。
比如当你问某人:“你好吗?”他有气无力地回答:“很好。”你会认为他真的很好吗?
你向某人道歉,结果他们绷着一张脸说:“没关系。”你会相信他说的话吗?
不会,因为‘你感觉到的’并不是这样,你会根据他的语调和表情来判断他的感受,而不是他说话的内容。
还有,如果仔细觉察生活,会发现,有时候,字眼有如情绪的扳机。
想要某些情境有所改善,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措词。比如说,当你不高兴时,你可以用“我不喜欢”来取代“我讨厌”、“我痛恨”,当用了程度较轻的词语,情绪也能减轻很多,你还会火冒三丈吗?
我们说话用的字眼,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如果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留意为人处世的措词,生活也能有大的改变。
“转换措词”不仅能安抚情绪、帮助人际和谐,同时还能带来快乐。
比如,你可以用“或许你可以”代替“你应该”,让他人有选择余地,关系会更融洽,不至于紧绷;
你可以用“如果你这样做我会比较高兴”代替“我无法忍受你这样做”;
你可以用“你‘这样做’让我生气”代替“你‘总是’令我生气。”否则,你八成会把对方气的脸红脖子粗。
今天的阅读让我学习到了,做人做事,要有全局思维,因为很多事物都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用全局思维培养说话做事,处世风雅的格调,也能为我们自身的格局加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