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作者: hebl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22:36 被阅读0次

贺变丽  焦点解决中级十期  坚持分享第507天 2019—11—1

        因为参加幸福家庭读书会,我开始了读国学经典著作,先读了《孟子》,接着读了《老子》。今年教高一综合班,课外阅读要求读《论语》,我和学生一起开启了读《论语》之旅,每节课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讲读一则内容。时至今日,我已读完了前四章的内容,我每天用喜马拉雅FM录音并发在班级微信群里,以此来激励大家共读《论语》。

      《论语》中的内容,有的易懂,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初一教材里的,只要上过初中,这些语句是能烂熟于心的。可是还有很多语句,我不甚理解,只能一知半解,这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境界没有达到,差得太远。我安慰自己,就慢慢地读着吧,也许读完这本书之后,对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会有更深的一些理解吧。

        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则是第四章的“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则的意思是说:侍奉父母可有轻微的劝谏,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从,还是恭敬的不违犯他们,发愁却不怨恨。

        这则是告诉子女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建议,作为子女,要轻微地劝谏,若父母没有听从,我们仍要尊重父母,不违背他们的意愿,更不要有怨恨之心。

        父母年事渐高,我总想让劳碌了一生的父母少种些地, 能安享晚年 。但父母在田间劳作了一生,他们视土地如生命, 因为土地养活了他们以及整个家庭,父母对土地的感情是深厚而真挚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无法理解的。想当年,我们这一代很多人是为了摆脱土地上的辛苦劳作才努力学习考上学的,也是为了跳出农门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父母不曾离开过土地,对土地的热爱已融入他们的血肉之中,因此,我的劝谏显得苍白无力,我也生气过,矛盾过,并不理解父母,也曾多次思索孝顺的真正含义。读了这则内容,我才真正明白:侍奉父母可以有轻微的劝谏,劝谏时言语是温和的,态度是尊重的,如果父母没有听取我们的意见,我们仍要恭敬地对待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才是真正的孝。

相关文章

  • 我在书里读人生

    ——读《论语》 有感曾听闻,人若不食,则...

  • 三省吾身,万世师表

    三省吾身,万世师表 ——读《论语》有感 古人曾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

  • 读《论语》(1)

    读《论语》有感 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的话到今时今日也很有帮助。 这几天在读的几句中印象较为深刻...

  • 读《论语》有感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 读《论语》有感

    我读了部分《论语》,我想粗浅的谈谈我的感悟。 一、孝道。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在孔子眼中,...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读论语有感

    汉本5班 黄玉花 学号:1601538 我们在初中或者高中都曾经学习过《论语十则》吧,那时的我们只是为了考试...

  • 读《论语》有感

    汉本1605班 1601512 李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

  • 读《论语》有感

    2015年8月23日 最近读《论语》,刚一开始还有点乏味感,很快就读出滋味了,越读越爱读,而且与之前看过的老庄道家...

  • 读《论语》有感

    《论语》述而第七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破题:不诚无以成。诚者,自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eq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