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之战中击败宋军后,声势日壮,对于大宋帝国的敬畏之心也大大降低了,于是频繁袭扰大宋西北边地。而大宋帝国由于偃武修文和以文统武的国策,在军事上不再具备立国之初的一扫周边,立马中原的强大力量。面对西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能完全采取守势。
仁宗庆历二年(1042 年),西夏谋臣张元向李元昊献计,以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然后择一劲旅奔袭兵力薄弱的关中平原,从而攻占长安。对于张元的建议,元昊深表赞同,这一对野心勃勃的君臣一番谋划之下,于是组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攻宋。
烽烟再起,是年九月,宋夏之间的第三次大战 - 定川寨之战爆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52791/224f1563d1cf9541.png)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十万夏军分兵两路,一路出彭阳城,一路出刘蹯堡,成钳势夹击镇戎军,根本企图大于诱宋军出击,再聚而歼之。九月初一,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至至瓦亭寨一线阻击夏军。
葛怀敏,北宋名将葛霸之子,出身将门,但实际上却“猾懦不知兵”。原来的职位是殿前都虞候、知延州,当时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范仲淹极为看不上此人,所以把他打发到泾原路兼招讨、经略、安抚副使。
泾原路领略王沿是文人出身,他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战略,那就是依托坚城,阻敌于城下,再伺机破敌。客观来讲,这个战略对于大宋军队而言,算是比较适合。因为宋军缺少马匹,机动性差,依城而战虽然保守,但胜在扬长避短。为了防止葛怀敏冒进,王沿特意“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
可自诩将门出身,专业人士的葛怀敏却并不听从,他集齐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数万人,继续北进。当走到镇戎军西南边的时候,走马承受赵政就谏言说,此地距夏军已经很近了,再冒然前进,恐怕有失。于是葛怀敏驻军养马城,而这时传来消息说元昊的军队到了新壕外,泾原路都监赵珣认为夏军远来,肯定是想速战速决,宋军应当依托马栏城布防,阻断夏军归路,固守镇戎,保障粮道,等到夏军疲惫再一战而破之。
宋军之中还是有不少明白人,对于敌我的优劣势之分析十分正确。然而,正了那句话,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葛怀敏不采纳赵珣的建议,让诸将分兵四路前往定川寨。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52791/f0ba18cc5fac99a3.png)
这一分兵更糟了,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和刘湛行至赵福新堡时遇到夏军截击,不得不退守向家峡。元昊挥军进逼新壕,逼向宋军中军,葛怀敏、赵珣、曹英、叶芝春等人只能坚守定川寨。可此时夏军毁掉了新壕板桥,断了宋军的粮道和归路,又把定川寨的水源给断了,宋军顿时陷入死地。不得已之下,葛怀敏只能列阵出击,欲同夏军决战。
但事实告诉我们,虽然大宋军队的装备很好,强弓硬弩,重铠防护,但在野外对战之中,完全被西夏骑兵压着打,在元昊的进攻之下,河西刘贺率先溃败,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夏军转攻寨东北曹英军。当日的天时也在大宋一方,正在两军酣战之际,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宋军营阵大乱,士卒争相入城。葛怀敏在撤退时几乎被敌兵给踩死,直到赵珣率刀斧手据门桥奋力抵挡,才打退了夏军的攻势。
当晚葛怀敏与众将商议决定次日突围,但宋军归路被阻,军心涣散,面对四面杀来的西夏骑兵,葛怀敏和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一十六位将领悉数战死,宋军九千余人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得以退守定川寨,另外有后军一部迂回到笼竿城得以保全。
至此,定川寨之战以宋军大败收尾。
后记
元昊在定川寨大胜后,挥军南下,攻城拔寨,直逼渭州,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十月初,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大军来援,而陕西诸路仍有二十万屯兵在各处牵制,夏军不敢再断续深入,只能劫掠一番,耀武扬威的退兵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52791/2a8d0bdd0a9171e8.png)
庆历四年,北宋与西夏再次议和,西夏元昊答应取消帝号,而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另有其他岁时赏赐,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贸易,史称“庆历和议”。
从三川口,到好水川,再到定川寨,西夏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从大宋身上赚取了巨大利益,同时也达到其与宋辽三足鼎立的目的。在这三场战役中,西夏李元昊可以说料敌用兵,皆有方略,正合奇袭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其用兵才能。而反观宋军,被动防守,兵力分散,再加上统帅水平问题,和夏军的军事力量及战术水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故三战皆败,虽依靠强大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抗住了西夏的进攻,但自此却成夏辽眼中的富户肥羊,时不时就会跨过边境来打打秋风,让大宋朝举国上下深以为耻。
宋夏和平维持不到二十年,到宋仁宗嘉佑年间,西夏再次犯边,宋朝则停止岁赐。宋神宗以后,宋夏和战无常,庆历和议名存实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