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父母生病住院了,你是否有钱出医药费?
如果有一天自己挂了,是否可以不成为家庭的负担?
如果有一天,孩子生了重大疾病,要砸锅卖铁也不一定凑够住院费,是否到要在一个什么众筹平台众筹?
想想自己是不是杞人忧天了,社会越来越文明,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也是越来越健康,交通越来越便利。
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时候,也相应的每个人也越来越怕死了。早点思考:生,老,病,死。会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每个人 总要面对这些问题,这个话题成了所有人跑不掉的轮回。
这时候,面对这个刚需,保险公司就诞生了。它告诉你,给我一部分很少的钱,我来保证你未来的安全,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不提供任何产品,就能收你的钱,有人甚至一年给保险公司上百万,只为卖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买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所谓的:“安全感”。
追朔到古时候流传的谚语:“养儿防老”。但又有人说:“养一个不孝的儿子(女儿)就亏本了”。
其实这里说的“不孝”,是大多数90后的情况,因为在中国,每一个80后也好90后也罢,甚至是00后,10后,总有一天你都要面对四座大山:医疗,房贷,教育,养老。不管你是谁,或者你有通天的本领,你都要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背起这几座大山。二八定律也好,李嘉图定律也好,都说了一个结果:百分之八十的人没钱。
每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需要的钱越来越多,生活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时候,忽然有人告诉你说:你爸妈生病了在住院,对于一个外打拼的90后,无疑就像被闪电劈到一样。
如果没有准备,就会发现。当意外来临的时候,连敬孝的能力都没有。
孝顺都是需要能力的。
前两天我问了我医院的朋友,我说父母生病了,如果自己钱不够让保险公司支付,现在父母要做手术,保险公司审核需要时间可能需要一个月才到账,是不是可以先做手术?
他说:“如果不能在手术前交清手术费,医院是不会做手术的。如果做了手术,你的钱没到账,这些费用由所有参与手术的医生来掏,钱从工资里扣”。
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没钱连孝顺的能力都没有。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提前避免这种困境?
有的,买保险。把风险嫁接给保险公司。
但是,真相是保险公司也要找你赚钱。所有的商业都是为了盈利,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
如果说买保险比投资理财收益还要高,那肯定是骗你的,而且市面上保险成百上千种,针对不同的情况都有推出不同类型的保险。
保额,年限,所保的疾病都不一样。
买重疾险一定有用吗?
有用,我特地查了。
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的统计,在2006年至2010年的84.9万个重疾险理赔案例中,男性因6大必保重疾理赔的占比位93.1%,女性为94.2%。其中,头3种疾病,即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和脑中风后遗症,男性占比87.6%,女性为90%。再深挖一下,恶性肿瘤占所有重疾的比例,男性为58.5%,女性为75.3%。(官网数据)
哪六大重大疾病?
根据保监会规定,如果一款产品被命名xxxx重大疾病保险,它就必须至少包含以下6种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这6大疾病的定义,必定排在疾病定义的头6位,我们称之为6种必保重疾。
这是重疾险的范围,但是如果发生意外情况的话建议再买个意外险。这样子两个组合就好很多了。
下面是四大保险的对比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9752/29ef8f408ec0b7b9.jpg)
看完之后我在想,要是把保险条款写成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有保险公司赖账了。
因为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一旦达到要求自动执行。
保险公司和医院是信息极其不对称的行业,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了解不清楚我们想要掌握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很快的弄清楚保险的底层逻辑。
保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底层逻辑是:保险是一个基金池,你我每年放几千块到这个基金池里面。人越多里面的钱就越多,保险公司帮我们管理审核发生意外事故的人,然后按需要赔付。
这个基金池的钱分两部分使用:第一部分是用来赔付给投保人。第二部分是自己用。保险公司自己的员工,产品,房租,服务,理赔部门的工作人员。
一些小公司,一旦资金大了就有可能赔不起,就算赔的起不一定立马到账,所以大家才倾向选择大公司。
买保险要注意什么?
1.公司实力
他的公司注册资本多少,做了多久了?这个决定了申批的速度,做手术都是和死神抢时间的。
请允许我这么表达,其实我也希望交了保险不出现任何意外,有一天安静的面对死亡。
2.签约合同
签约合同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哪些是理赔范围的,哪些不是?每一个保险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几天我在网上看到的有一个保险公司,因为被保人检测出癌症要赔钱,保险公司决定不签合同。
3.保险人
投保要写四个名字:投保人,受保人,受益人,保险人。
我们每个人在买保险的时候,要在保险合同上协商这几个地方的人的名字,保险人就是给你推销保险的人。保险是一次性买了,以后要用的,和消费品不一样的是我们买的是服务价值,和出问题之后的理赔效率,这些都与保险人有重要的关系。保险人必须要有:法务知识,金融知识,还有相关的关系网,这样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处理的会快一点。
即使法律再公平,但是你也不能忘了,中国就是一个关系社会。
可以衡量的有下面两个问题:
1).保险人以前是读什么专业的?(半路出家就不行,他都没你懂,你找他买了都很麻烦。)
2).保险人做了多久了?(了解他能接触的资源,以便就算辞职也有服务的关系。)
总结
我最希望的是买了保险人永远健康,也不用他的什么保费。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提前走一遍流程。靠任何人都不如靠自己。自己认真的走一遍流程,弄清楚所有的问题,隐藏条约。
保险其实就是定投,就是买之前完全弄懂,然后一买就不用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