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主修心理学专业的学者,一直非常注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正视自己的内心带来更多启发。这篇文章都是基于阿米尔•莱文和蕾切尔•赫尔勒所著的《关系的重建》和我的个人理解总结。
三种依恋风格
书中明确指出,成人的恋爱风格大致可分为三种: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
成人依恋主要表现为三种“依恋风格”,或者说是人们在恋爱关系中感知与反馈的习惯,这三种风格与儿童依恋研究的结果是类似的:也就是安全型、焦虑型以及回避型。简单来说,安全型依恋的人群非常享受亲密行为,而且通常都温暖而有爱;焦虑型依恋的人群十分渴望亲密,常常对恋爱关系全情投入,但是又非常担心伴侣是不是同样地爱着他们;而回避型依恋的人则将亲密行为等同于独立性的丧失,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减少亲昵。
安全型依恋的人群约占50%以上,焦虑型依恋约占20%,回避型依恋约占25%,而剩下的3%~5%则被归为第四种比较少见的类型,也就是焦虑回避型。
关于依恋风格的最初猜想是:依恋风格是家庭教养的产物。因此,研究假设 “成年人的依恋风格,取决于幼时所受照顾的方式”:若你的父母对你十分敏感,有空回应你,那你就该是安全型依恋风格;若他们的回应是断断续续的(比如因为子女较多,工作较忙),那你就会发展成为焦虑型依恋风格,家中的老大较易体现这种人格;而若是他们对你疏离而冷漠,几乎不会回应你的要求,那你就会发展为回避型依恋风格。
如果父母能够即时给予孩子爱的回应,那孩子就会发展成安全型依恋风格;如果父母有时候很关心孩子,有时候又不在乎孩子,那孩子就会发展成焦虑型依恋风格;如果父母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孩子就会发展成回避型依恋风格。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何种类型的依恋方式呢?这里给出了一个小测试:
每个描述如果你觉得符合,就把那个小方框所在的选项记录下来。如果不符合,就记为0。
假设我现在选到第四题,前面几题我的选择是
第一题:符合,记一次A
第二题:不符合,记为0
第三题:符合,记一次A
第四题:符合,记一次C
那么目前为止我的得分为A2次 C1次
最后,对你所在的选项进行次数加总
A次数最多的就是焦虑型依恋
B次数最多的就是安全型依恋
C次数最多的就是回避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特征:
你对和伴侣的亲密行为,感到非常享受(也就是处于低回避程度),也并不过度地关注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伴侣是否同样爱你,而是任其自然发展(也就是低焦虑程度)
在恋爱中表现得温暖又体贴,这是你的天性使然。你享受恋爱中的亲密举动,也并不会对此过于担忧。你可以镇定自若地处理恋爱中的突发事件,也并不会轻易感到沮丧。你会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有效地传达给伴侣,同时也对伴侣的情绪暗示有着很强的解读与反馈能力。你会与伴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反思,同时也会在对方需要你的时候给予支撑。
焦虑型依恋特征:
你非常渴望亲密关系,渴望与伴侣形影不离(也就是低回避程度),但同时你又对关系的最终走向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伴侣一点点细微的举止,就会让你大动干戈(也就是高焦虑程度)。
你非常愿意与恋人粘在一起,也非常善于亲昵的行为。但是你常常感到害怕,你害怕恋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乐意与你靠近。你会将很多情感精力投入到亲密关系中。伴侣的行为和感受哪怕有一丝小小的波动,你都会非常敏感,你将伴侣的行为过于强加给自己,这就会导致在亲密关系中,你将产生很多消极体验,也会很容易情绪低沉。如此一来,你很可能一时冲动,产生一些事后会后悔的语言和行为。不过,如果对方给予你足够的安全感和抚慰,你就能消除很大一部分的忧心,也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回避型依恋特征:
与伴侣太过亲密会让你感到不适,并且你会将独立和自由看得高于亲密关系(也就是高回避程度),不仅如此,你也不会过度理会伴侣的感受以及对你的评价(也就是低焦虑程度),那你或许属于回避型。
对于你来说,保持独立性与自我价值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你非常看重恋爱关系中的自主权。即使你是愿意与对方接近的,但是伴侣近在咫尺的感觉还是令你很不舒服。你绝不会在亲密关系或者遭到拒绝这类事情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你并不愿意对伴侣完全敞开心扉,因此他们会抱怨你太过疏离。在亲密关系中,你对于伴侣表现出的任何关于控制和约束的信号,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当然,你可能会出现两种得分接近的情况,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两种可能:
第一种,你所遇到的不同的恋人与你的相处方式不同,会对你产生不同的影响。我的建议是,用心去想清楚,这种行为到底是不是做了之后感到安心和舒适的。
书中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你对亲密关系的舒适程度(或者说回避程度)。你对伴侣的爱意和恋爱关系,所秉持的关注与投入程度。来判断你的依恋风格
第二种,你确实是复合型依恋。
但如果你是安全-焦虑型或者安全-回避型,那么你完全可以引导自己往安全型发展。或者说,这种情况下你确实是安全型,但是很有可能是恋爱经验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自己出现焦虑或者回避行为(因为我就是这样)。
如果你是焦虑-回避型,这种情况比较特殊,暂不做解释(书中并没有明确给出这种类型的特征,但是可以猜测这种依恋类型同时拥有回避型和焦虑型的特征)
如果你还是无法判断自己是何种类型,下面有一个维度图
所以说:人的一生都是在治愈童年
更好的了解自己,也能更好的理解对方
如果了解你的爱人是何种依恋风格一定要细心对待,互相体谅,在生活中互相照顾对方的感受,一起慢慢治愈彼此的心灵。
但没有人是完美的,美中不足,缺憾有时候也是一种美️️^_^
最后,推荐阅读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情笔记》。该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对普通人的爱情本质展开了一系列哲学思考和探索,展现给读者的是作者“对当代西恋爱关系的精彩的精神分析”。
以下是书中主人公阐述的在恋爱关系中的思考,也许正是你心中所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