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则各有不同。”其实不只是家庭,人生也是这样。
说起李广,几乎所有人都能想起来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可为什么南来北往征战一生的飞将军,感动得了士兵百姓,确始终不被皇帝看上眼呢?
这事儿,说来话长。
(一)
汉文帝14年(公元前166年),身为“良家子”的李广首次随军出征。“猿臂善射,实负其能”的小兵李广以一当十,一下子展现出了他的骑射之能,战后立刻被封为中郎将。从此,踏上了他一波三折的为官之路。
话说,技高胆大的李广初战告捷,且一跃为官,照理,该是个好的开始。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景帝初年,身为骁骑都尉的当红小生李广随太尉周亚夫出兵平叛吴楚之乱后,被梁王看上了,不仅得了召见,还顺手赏了将军印。这领赏本该是好事一件,可偏偏被景帝记恨上了。“梁王看重你,哼,我偏偏懒得看你!”这不,大军班师回朝,众将皆赏,该封爵的封爵,该封侯的封侯,独独把李广剩下了。
可话说回来了,这也怪不得李广啊!“梁王赏我,难不成,我还要义正言辞的拒绝吗?”李广内心苦逼,简直有口难言。
于是,李广就这样不知不觉把景帝给得罪了。
不过还好,景帝还算明君。在大臣公孙昆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劝说下,旧事翻篇,咬咬牙给了李广一个上郡太守的职位。
好在李广争气,骑马射箭、治军打仗样样来得,倒也凭着自己的本事升了几阶。也算功过相抵,抹了收受梁王将军印的“错误”。
(二)
可世事就这么怪。好容易在景帝那儿刷足了好感,眼见着前途大好,景帝崩了,又来了位武帝。
按说这是件好事。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开疆拓土,北击匈奴、西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越南,还顺带吞了朝鲜、并了日本。这么多丰功伟绩,他又不能自己去打,那自然需要许多精兵强将。
有仗打,就有侯封。可为什么偏偏轮不上李广呢?
话说,公元前129年,卫尉将军李广领兵出雁门关去讨伐匈奴。好巧不巧,李广刚出关,就遇上了匈奴的大军。任李广再骁勇,可寡不敌众,最终,汉军大败。
说来也有意思,李广在汉朝皇帝那儿不受待见,可在匈奴这儿却是“英名远播”。匈奴的单于早就下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这送到单于面前的“眼中钉、肉中刺”,单于不活捉他都对不起自己。本想来个突然袭击,却把自己搞了个措手不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李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匈奴那儿逃出来。
可谁知,刚出了“狼窝”,就又进了“虎穴”。
李广归汉后,朝廷的法官一看你打了败仗,丢了军队,还被匈奴俘虏了,一句话:“当斩。”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关键时刻,拿钱说话。这不,李广别说升官封侯了,用全部家当换了条命。没办法,从头再来吧!
(三)
这越混越差的李广自然不敢休息,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适逢原御史大夫韩安国被贬右北平太守,因为不被重用,没几个月就呕血而死。且不论韩安国之死于国是否损失,对李广来说总归是件好事,毕竟是接了人家的班,又入官场了。
接下来这两年,李广的仕途也是一言难尽。打一次仗,“无功”;打两次仗,“无赏”。等到名气本事都不如自己的堂弟李蔡都位列“三公”了,李广还在“九卿”那儿晃悠。难道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看着别人加官进爵的滋味不好受,看着样样不如自己的人加官进爵的滋味更难受。总之,心高气傲的李广的心情很不美妙。
又过了两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这一次,已逾六旬的李广意识到:要想封侯,这恐怕是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他自请出战。可皇帝不乐意了:“你这把老身子骨,不安心在家养老,去前线添什么乱。”于是李广为了证明自己,一一列举自己的优势。总而言之,在李广的软磨硬泡下,武帝被说动了,许了他前将军一职。
人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场杀身之祸,李广注定是避无可避。
塞外行军,李广与大将军卫青在行军道路上发生争执。可军令如山,李广一气之下,没向卫青辞行就独自上路了。这事本来可大可小,然天意弄人啊!常年在外征战的李广竟然迷路了。因李广之过,单于逃跑。面对卫青的指责,李广默而不言,也无言可说。
于是,戎马一生的老将军选择一死。如此,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四)
据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将军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老将军舍身报国,不说居功至为,总也算得上功不可没。将士眼里,他慷慨廉洁,宽缓简易;同僚眼里,他能骑善射,才气无双;百姓眼里,他鞠躬尽瘁,抗敌有功;便是在匈奴眼里,他亦是用兵如神,凛然不可侵犯,在所有人眼里,他都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偏偏在皇帝眼里,他始终不堪重用。
可怜老将军征战一生,只盼着能觅爵封侯,用自己一生的奔波,换得一份自己应有的耀祖光宗。然有功无名,直到死,他也没能等来属于自己的侯爵之位。
还好,历史总算给了李广一个交代。
同朝的司马光记住他了,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唐代的司马贞记住他了,一声“惜哉名将,天下无双”,道出了他一生的悲哀;大诗人王昌龄记住他了,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赞叹了他一生的英勇;节度使高适记住他了,一曲“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赞许了他一生的清廉……
将军之风,山高水长。
我们,也记住他了,记住了那位“悛悛如鄙人”的天才将军——李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