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也许印证了人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差别不多,但有差别的地方都很显著。你一定很好奇是什么东西使你和身旁的人不同,为什么有些人身边高朋围坐,有些人却形单影只?在职场中,如果我们能够预测什么人能升到公司高位,什么人事业难成,我们一定倾向于向成功的方向调整自己。心理学家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人格,造就是人与人的差异。
人格是什么?
人格的英文是“personality”的意译,这个英文单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面具的意思,在喜剧中经常看到演员佩戴面具或脸谱,以表示自己在戏剧中的角色和身份。面具随着人物角色不同而变化,表现角色的特点和任务特征,心理学用“面具”转意为人格,既寓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各种角色和身份差异,又展示了面具后蕴藏于内而不愿意展现的人格品质。
人格概念具有多意性,综合各研究取向人格被定义为构成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特有整合的独特行为模式和内部过程,这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意义?
人格概念和特征对不同人而言具有多样性,但之于具体个人,人格倾向具有持久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他们将来会做什么,生活中可能采取的行为模式。通俗而言就是,我们的内在的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爱情、职场等重大事件中的行为模式,它让我们重复着同样的成功或错误。
之前有公众号大V在与读者互动中讨论过炒股或投资“路径依赖”的案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女生,利用杠杆投资高风险项目,创造了短时间内千万收益的深化,这让人艳羡不已。然而故事到此并未结束,不久之后故事出现了反转,收益亏完,杠杆暴雷。读者互动都在质疑为什么没有见好就收,保住当下的收益,当时大V提到的路径依赖,就是这种冒险性人格的特质决定了此人的投资行为模式,只能是两个极端,然而两个极端情况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发生。
探究人格特质作为了解自我的一扇窗,为我们揭示着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家也一直在致力这个课题的讨论,研究个人特质和所处情境对个人行为模式哪个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研究结果并非非此即彼,或是简单的比例平衡,情境(环境)触发心理机制,从而催生一套行为,而触发的难易程度和力道因个人特质而又有不同。基于研究显示,我们永远无法对一个人将于何时做何事进行精准的预测,但我们自我认知,可以再适当的情境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触发强度,从而影响外显的行为。
了解人格虽不能完全预测和解释所有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应对不同情境时可以有意识扬长避短,为自己生活、职场等提升自己起到促进作用。
《人格概念初探》
Wednesday 27/07/2022
简 书202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