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已过了半,朋友圈里各种晒娃都是甜蜜加可爱,而现实中的焦虑与恐慌又有几人懂。
今天有朋友在微信里向我诉说苦恼,暑假过去一半,孩子的暑假作业还没有做完,儿子答应自己尽快补上,可回家后仍未有进展,更可气的还向自己撒谎。自己气愤之下打了孩子,可自己打完之后的内疚又在折磨着自己。
这肯定不是只有我这位朋友有这样的苦恼,面对过半的假期,即将开学的压力,再加上假期已散懒习惯的孩子,遇到还未完成的暑假作业,就像氢气遇到氧,然后遇到了火源,后果可想而知。
面对假期,如何平衡学习与玩耍,如何让孩子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不落下学习。虽然我们不想通过暑假来追赶超越,但起码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要按时完成。以下为自己给孩子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抽出专门时间与孩子开一场家庭会议。
针对暑假全家有哪些想法和安排,通过头脑风暴,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将自己的暑假安排说出来,也让孩子知道我们家庭是一个整体,在一些时间段父母也有自己的安排。
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尊重孩子,让他觉得他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让他感到极大的归属感。
将暑假的安排和时间节点列出来,有助于全家人整体的计划安排。不管是作业计划还是出行计划首先保证时间上的不冲突,从而保证了计划的有效实现。
制定日常惯例表
好的日常惯例的确立,有助于父母们发展家庭的长远利益。这些长远利益是安全感、一种更平和的氛围、信任,以及孩子们需要的生活技能 这样,孩子们就有机会学习专注于情形的需要,做他们需要做的事,因为那是需要做的。
制定日常惯例表一定是孩子参与进来并且孩子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家庭会议确立的重要事项,结合每个时间段要完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安排每天的事情。孩子们更愿意听他们自己的话,所以孩子们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并且更容易与家人合作,减少权力之争。
日常惯例表是可以调整的,父母如果觉得孩子做的日常惯例表有些不合适,不要极力否定孩子,允许孩子可以试几天,如果不合适,可以进行随时调整,以便于更适合自己。
让孩子也懂得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感受不合理的计划带来的自然后果,这样调整起来更加顺利。执行起来也比较没有压力。
适时提醒和鼓励
漫长的暑假,如果做好计划就不管,孩子偏离计划,到暑假结束时才发现就晚了。一周或十天左右和孩子聊聊进展及日常惯例表的执行情况。对孩子执行好的情况给予及时肯定与认可。也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爱。
鼓励时尽量详细描述细节,让孩子看到你对他的关心很细致,很认真。同时让孩子也明确自己好的方面,以便于持续性将这个点做的更好。
了解进展时尽量以讨论的形式来互动完成,这样将自己看到的不足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这样改正起来更顺利些。
最后还要赋予信任,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信任,以便持续将这两个月的计划进行到底。
暑假虽然已过半,如果你是那个恐慌焦虑的父母,现在开始也不晚,培养孩子的自律自觉,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从这些小事做起,引导孩子从现在开始。孩子各种品质的养成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让孩子拥有丰富的暑假生活的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自律、自觉、有规划,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收起你的恐慌,做个淡定的父母。
以上仅为自己给孩子的做法,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