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

作者: 暗夜使者021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20:05 被阅读0次

        不知大家有没有,在电视里看到骨瘦如柴的小动物,或者吃不饱穿不暖的山区小孩,总会心里难受,然而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看到这样的新闻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同情心了。甚至彻底没有感觉,直接当做没看见。

        这就涉及今天谈论的话题:同情疲劳。图兰大学创伤学的研究所主任查尔斯·菲格曾经下过一个定义——由于长期承受同情心的压力,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了疲惫和厌倦导致功能失常。

        在人群中,这种情况最多见于医护人员,由于工作中见惯了生老病死,医护人员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导致了对患者产生了淡漠的情绪。现在由于媒体发达了,经常见到这种消息,导致普通大众也产生了相同的同情疲劳,对别人遭受的痛苦麻木不仁。

        这其实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就是当一类问题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然而由于同情疲劳,大家都无视这类新闻,导致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没人关心,更不要说去解决问题。而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就通过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报道,这就让人的同情疲劳程度更加深。

        在这样一种趋势下,会不会有一天任何负面新闻都不会引起人们的内心产生波动,那么这样算是一件好事吗?

        同情疲劳最大的麻烦在于人们对社会问题熟视无睹,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新闻爆出了校园虐童事件,通过网络传播,大家对于校园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可是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对这类消息无动于衷了,那么社会问题会不会愈演愈烈呢?

        然而同情疲劳也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让决策者不受同情心的影响,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美国学者巴特森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对象被告知又一个谢里的男孩儿生命垂危,假设你是医院领导,你是否会决定立即送男孩儿进入重症急救室抢救。

        此时医院还有很多孩子等待抢救,如果决定让谢里立即抢救,可能会耽误别人的孩子的治疗。实验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的“领导”会观看谢里的录像,第二组只会根据现有的客观资料来决定,结果第一组选择让男孩儿立即治疗的比例高达70%,是第二组的三倍多。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在面对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我们的同情心要强烈得多,正是这样,人的同情心才会被操控,也就显得不那么可靠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这个话题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 同情疲劳

    不知大家有没有,在电视里看到骨瘦如柴的小动物,或者吃不饱穿不暖的山区小孩,总会心里难受,然而当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看...

  • 泛谈情绪(四) 同情疲劳

    疫情发展到现在,确诊人数还在上升,但值得高兴的是举国共抗疫情下,隐隐约约感到曙光就在前头。 可是我们还是要关注一下...

  • 《收到微笑》

    微笑是人生中最好最珍贵的礼物,它能带给你幸福与快乐,它能让穷人感受到别人的同情,能让疲劳的人不感到疲劳,它是快乐之...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三

    "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这句话从抱怨的下属嘴中说出时,居然经常让人感觉有一定道理,其实更多的是同情...

  • 同情自己

    同情自己 文/黄影 我最同情自己,同情自己只有同情 同情自己,除了同情还是同情 同情...

  • 癌症治疗后的5年, 我还在与疲劳抗争

    乳腺癌幸存者 | 匿名 | 病龄5年 「愿你和家人生活得更美好」 当我和医生讨论我的疲劳时,感觉医生就像是同情地点...

  • 碎语

    有个同事说:“我真同情你们这些讲课的人”,确实这几天这些准备讲课的教师一个个都忙的晕头转向,身心疲劳,饭倒...

  • 对与错总会相逢

    是生活不堪重负还是身体亦或是思想,好像总是处于疲劳驾驶中一样。毫无新意,毫无兴趣 总是用一些消极的语言去博取同情,...

  • 若灬秋《隐性疲劳》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隐性疲劳》 “疲劳”与“疲劳感” “疲劳” 疲劳是“实际中累积的疲倦” “疲劳感” 疲劳感”不过是“通...

  • 泛谈情绪5——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前两期结合疫情的发展,和大家聊了聊疑病心理和同情疲劳。这两种状态简单的划分,可以说是我们的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但是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情疲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r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