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快的工作节奏,以及过高的生活成本,会让人很容易就产生焦虑情绪。
而焦虑,从本质上来说,是心态不好造成的。
所以,想要缓解焦虑,需要刻意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了3种,我们在生活中最需要具备的心态,希望能帮你更快走出,情绪低谷期。

01. 负面情绪「正面化」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
明明今天捡了100块,却还是会因为昨天被老板责骂而不开心;
明明这次进了年级前十,可还是会因为上次不及格的英语成绩而耿耿于怀;
明明想让自己开心一点,却总是被坏情绪所笼罩……
我们,总是会刻意地放大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而又不自觉的忽略掉,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就像沾有墨迹的白纸一样,我们往往会为被墨迹玷污的那张白纸而感到惋惜,却忘了欣赏白纸上其它部分的纯洁无瑕。
我们都有,追求完美的意愿。
工作上,希望自己永不出错;生活中,希望自己一帆风顺;学习上,希望自己步步高升……
可我们却忽略了,白纸之所以耀眼夺目,是因为有色彩的渲染;而图案之所以可以代代流传,是因为有纸张的承载。
情绪也是一样,每一种因糟糕结局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都有它一定的正面意义。
在遇到一些事情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而带动心态,来发现负面情绪带给我们的「正面礼物」。
语文不及格的考试分数令人沮丧,那就说明我们想要变好,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疏忽被领导责骂而难过,那就意味着我们想要做好每件事,只是需要更加细心;
被不听话的小孩搞得头疼,那就说明我们想要当一个好父母,只是还需要点时间和方法。
要刻意锻炼自己,从获利的角度去思考,尽量避免沉浸在损失的忧虑陷阱里。
只有这样,在负面情绪来临时,你才能更好的面对它,接纳它,然后让它帮你更快地找到问题所在。

02. 承认自己的无知
叔本华曾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提到过这样一种观点:
“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都是由在少儿和青年时期,脑子中的奇特想象,古怪的念头,和流传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共同拼凑成真实世界的幻想。”
也就是说,我们的三观,以及对世界的了解,都是在青年时期,由身边的父母、老师、长辈所灌输给我们的。
可落后的观念和固有的思想,导致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存在着很多误区。
比如,做生意的,大都会赔;炒股票的,大都会亏;收破烂的,大都没出息……
当我们全盘接受了他们的“指导”后,我们的人生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想创业当老板,可父母说会赔钱,想想还是安安心心打工吧;
想选择设计专业,可家里长辈认为不靠谱,最后还是选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医学专业;
想跳槽去私企,可退休的老师建议你,国企更稳定,福利待遇更好,所以浑浑噩噩在体制内待到了退休。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不如意的人生,一大部分原因都来自于,对世界的错误认知而造成的。
所以,承认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并不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只有这样,你才能一直抱着学习的心态,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了解,不断进步。
不管你现在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提升认知和思维,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人生课题。
如果不知道该怎样提升认知,大春结合自身经历,给小伙伴们总结了3种获取高质量思维的途径:
①、多阅读一些经典书籍。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小说类等等,都可以看,涉猎范围越广,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会越全面;
②、多看一些高质量的纪录片。不仅可以帮你开阔眼界,而且还能培养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多接触一些牛人,行业大佬。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那就多跟他们走在一起,如果没有,那就付费去买他们的时间和经验,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03. 自我安慰的“副作用”
之前的我,经常喜欢自我安慰:
被同学嘲笑我难看的衣服,我会认为别人审美能力都很差;
夸了同桌,却批评了我的老师,我会觉得老师偏心,不够公平,更不够了解我;
被喜欢的人拒绝,我会认为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损失……
你有没有发现,自我安慰可以让自己感觉很舒服。
可自我安慰,从本质上来说,是把真实的、残酷的现实「合理化」。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我们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越来越不愿意接受现实,从而也活得越来越自我。
合理的自我安慰固然可以,可直面现实,更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缺陷。
被同学嘲笑,或许是我全身的搭配不合适,所以我应该多去学一些衣服搭配指南;
老师批评了我,或许是因为我刚达及格线的考试成绩,所以我应该想办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成绩;
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或许是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应该先努力提升自己。
虽然残酷的现实让我们难以接受,可它会引发你下一步的正确选择和行动,接着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自我安慰只能让你舒服一阵子,可直面现实,会让你躺赢一辈子。
扎克伯格曾说: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对于一个乐观者来说,人生所谓的困难和痛苦,都会成为他们向上攀登的阶梯。
所以在他们眼里,世界是明亮的,是积极的,是阳光的,更是充满希望和善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