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讲教研课,作为作文组的一员,我准备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漫画老师》,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误当作记实作文写;二是我比较喜欢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讲的这节创意作文课。在听了几遍郭学萍老师讲的《漫画老师》后,深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开始备课——从网上找特征突出的漫画人物,拿起画笔,图文并茂,完成自己的六页书,拍照制作课件……教案初稿完成后,开始在心里酝酿、更改,直到教学环节熟记于心,找班试讲,把控时间,没有一次次地磨课,没有请一个老师听课指导,就这样鲁莽地走上了展示的舞台。
在选班上课时,我毫不犹豫地又选择了五二班,一是因为连续带了他们三年,有了感情;二是对学生比较熟悉,有默契。孩子们很给力,课上的很顺溜:看漫画猜人物,观察老师画漫画,聊老师猜爱好,读老师的六页书,完成自己的六页书,展示点评作品。也许正是因为太熟悉孩子,导致在课堂上老师的随意。在抓住特征观察老师这个环节,同学们兴趣盎然,踊跃发言,“老师你的头发是卷发。”我追问到“像什么?”孙晨赫立即站起来说“你的脸是圆的”。我随口说到“别插嘴,正在观察头发呢,一会儿再说脸。”他很不情愿地坐下了。当同学们运用夸张和想象抓住老师的主要特征在黑板上画漫画时,靳骐嘉画画擦擦,擦擦画画,画的很小很慢,我又随口说“你画的太慢了,到时间了也没画完,下去吧!”他默默地离开了。在最后展示作品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有的孩子没写完也上来了,临近下课,八九个孩子一个一个展示点评,时间不允许,我对排在后面的几个孩子说“没时间了,下去吧!”课堂上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课堂评价会给听课的孩子和老师们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当关校长在评课时,指出我在课堂上的急躁不稳,我才醍醐灌顶,作为有经验的老教师,我不应该在公开课上出现否定孩子、打击孩子的评价,我自己好像也不是这样的人呀?反思原因,一是对班上的孩子熟悉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二是“邯郸学步”,既没学会郭学萍老师灵活机智的课堂评价又把自己的优势给忘了。为什么不肯定靳骐嘉同学“虽然画的慢,画的小,但有勇气到黑板上画,值得表扬。”为什么不把愿意展示的孩子作品全部放到展台上点评呢?时间紧张的话,可以一次展示几个孩子的作品。为什么……
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呀!只有勇于面对不完美,关注遗憾,反思遗憾,才能上出更好的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