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地理散文
兰大有座积石堂

兰大有座积石堂

作者: 原绿色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22:39 被阅读0次

    兰大有座积石堂

    原绿色

    为什么“孔雀东南飞”?

    因为“西北有高楼。”

    上大学时,在河南中原大地上的安阳师范学院的老师就拿这个段子告诉我们“一定要机智灵活。”

    这是一个古代文学研究生在答辩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研究论文时机智应对导师“刁钻”问题的经典回答。

    “西北的高楼在哪里?就在我们兰大的校园里。”景宏科处长一边带着我们在兰大校园里走一边说。

    “你看,那就是齐云楼,那就是凌云楼。”

    我到此时才明白,所有的美谈都有人愿意认领。我以为西北的高楼只是在古诗里,没想到西北的高楼在兰州,在兰大,而且都是教学楼。

    高与云齐已经高高在上了,还要“凌云”,也只有高校敢这样“励志”了。

    作为西北最牛的高等学府,敢做教育的“高楼”,兰大也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了。

    “还有一个地方你必须看看!”景处长一边说一边顺着围挡在找可以进去的道路。

    “为了110年校庆,学校到处都在搞建设,做维修,把它围起来改造了。等校庆时你再来看,学校还是很美的。”景科长自信到有点骄傲地介绍着。

    我们终于找到一个施工的出入口,进去了。

    这就是积石堂!兰大的标志性建筑!曾经一度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

    我,兰大的基础教育处处长,附属小学校长,附属幼儿园园长,我们站在大厅,神情庄重,一字一字地读着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写的《积石堂记》,品味大家的大手笔,了解这一座建筑的历史和来龙去脉。

    积石堂是兰大的图书馆,也是兰大历史比较悠久的建筑。当年左宗棠创建甘肃贡院时,就盖好了至公堂和观成堂。民国十六年,马鹤天任甘肃教育厅长,在这里建中山大学,把至公堂设为礼堂,把观成堂改为图书馆。后来,这里变成甘肃学院。到民国三十五年,这里变成了兰州大学,辛树帜先生做校长。

    辛校长高瞻远瞩,知道大学之大,一要有大师,二要有图书和仪器。于是慎选师资,广罗仪器,更竭其全力购置图书。把至公堂作为阅览室,把观成堂后的小屋二十间做书库。因为书库不足,于是把破旧的小屋拆除,在其基址盖起藏书楼两座。后来,书库又不足,就把后楼北边的空地建设新楼。按照兰大建筑以名山命名的惯例,就以传说中大禹治水,“导河积石”的积石山,命名其为“积石堂”。

    大家就是大家,果然出手不凡。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的顾颉刚先生用行云流水的笔触,把积石堂的来龙去脉讲的清清楚楚,写的让人感慨万千。

    在抗战时期,一个大学校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购买图书,成就了八十万册图书的洋洋大观。

    “斯堂也,居全校之中央,耸然而高,左接观成,右挹至公,左公之遗泽藉之以长存,马公之嘉惠因之以永记。寰宇人士凡来游于此者,悉将登堂而求图籍之材,为之低徊留恋而不忍去焉。”

    积石堂不仅功能强,而且颜值高,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仪表堂堂。在兰大众多建筑之中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图书馆是大学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几乎就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兰大的积石堂不仅是标志性建筑,还是兰大发展历史的见证,已经成为兰大的精神、文化和灵魂所在。

    兰大人总是自豪地向来宾介绍积石堂,就像中国人说起天安门。

    兰大怎么会成为西北教育的高山,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地?

    在积石堂似乎就可以找到答案。

    这里有大师,不仅民国时期有顾颉刚这样的大师,新中国成立后,兰大一直有很多院士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进行中国很多专业最前沿的研究……

    这里有文化,兰大扎实的教学风气和浓厚的学习风气在图书馆里弥漫……

    这里有一种精神,为学术献身,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这里有一种传统,尊师重教的传统,崇尚严谨的传统……

    这里有历史……

    很多人都自作聪明望文生义地把积石堂解释为“积少成多”的意思,但这种美丽的错误给积石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和色彩。

    我从这里走马观花般走过,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过,带着探秘的心情走过。

    兰大2019年就110岁了,我虽然只是一个去过兰大的过客,但真心期待着兰大的辉煌还能不断续写。

    谨以此文祝福兰大110年生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兰大有座积石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xx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