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觉得家里炒锅的锅盖旧了,想扔掉,买个新的。可是老公不让扔。他说老家的炒锅没有盖子,我不要可以拿回老家。当时,我表示不悦,认为老家的锅要是没有锅盖,不是也可以买新的嘛。
过年跟老公回老家时,发现婆婆用的炒锅和我之前准备扔掉的炒锅很像,只是我的锅是黑色的,那个锅明显是个本色铁锅。后来老公证实,那个锅就是我之前让他扔而他没扔的锅,只是锅上的黑涂层硬是被公公当成污垢用钢丝球一点一点操下来了。
而我的旧锅盖正是当时买来配这个锅的,两旧正好配一对。
和老公结婚后,看到公婆一年到头花不了多少钱。我就一直不明白,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这一琢磨,才发现,原来——他们根本就不买东西,或者很少买东西。家里用的,能将就则将就——要么是以前的老东西,要么是儿女家里弃用的物品。
平常老公嫌我花钱大手大脚,他自己很少置办东西。平时在家我一做菜就做多了,而他做菜常常是刚刚够吃,或者欠那么一点点。我总嫌他小气,他却说我是大地方来的叫花子,过去一定挨过饿。他“小气”,看来也是家庭影响造成的。
不知道公婆住的房子是什么时候修的,总之从一进村到他们家,就属他们家房子最旧了。儿女们十多年前都出去了,他们从六十岁左右开始自认为进入老年,放手家里大小事。
十多年来,虽然家里有几十亩地,但很少自己耕种。除了政府每月发放的百十元养老金和一些粮食直补,没有其它收入。儿女们都已成家,他们认为自己也活不了很久了。房子虽旧,但还不至于倒塌,没有能力盖新房,也没有必要盖新房。能住就先住着。
这几年修高铁占了一些地,加上外地人来流转走了不少承包地,这样他们有了一些收入。可是那些钱就一直留在他们的银行卡上,基本不动。有病找儿子,衣物有儿女、外孙外孙女时不时孝敬。吃的菜还是自己家门前菜地里种的,冬天虽然会买一些菜,但不多,因为他们吃的主要还是秋天囤的、腌的菜。婆婆向来不爱变着花样做吃的,生活上长期凑合,养成了习惯,导致他们的生活成本很低。
相比之下,我每年花掉的钱真的是太不少了。孩子的玩具堆满了阳台,一家人的衣物用品,如果隔一段时间整理一下,就不得不扔掉一大包。可是下次出门,还是会再带几样回家,好像总有满足不了的物欲。
虽不己悲,但还是常以物喜。并且如果满足不了,还特别难受,甚至难过。
如果我能做到公婆那样,不以物喜,也许我就能多拿出一些钱进行定投了,甚至是全部。
不过,我更希望是因为物质丰富、财富自由才不以物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