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欲望中丢下目标……
欲望是一座桥梁,它让你通往外界的某个地方,在欲望中,丢下目标,只觉知那个欲望带给自己的感觉……
欲望对人有极大的影响力,它带给你的折腾是无穷尽的,要想在欲望中觉醒是很难的,除非你把这三者弄清楚。在欲望的过程中,存在三者需要注意,第一欲望者、第二欲望本身、第三所欲望的事物。
人们知道欲望的危害,却又对它无可奈何,即使你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不由自主,还是被它所牵走了。
欲望者,是那个发出欲望的源头,是谁发出来欲望?这是极少被察觉到的,一旦能觉察到,欲望会立刻被转化。就象河流有一个源头,那么欲望也一定有一个源头,顺着欲望的来源,看它出自哪里……
第二欲望本身,这是一种倾向,有一种力量在启动。欲望本身一点也没有危害,这就象,天即将下雨,只是“即将”下雨,这是个欲望,但实际上还没有下雨,地上还是干燥的,虽然乌云已经密布。我很想吃某个东西,很想吃但还没有吃到,“很想”的这种感觉……这是欲望本身。
欲望仅仅是个类似动作的现象,一旦你了解到欲望本身,觉醒才成为可能。但觉察它也不是容易的,所以当欲望出现时,应该静静的呆着不动,以更好的觉察它。
欲望带给人一些的感觉,会出现一些压力、紧张或者急躁,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欲望出现时,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只要注意这个感觉就可以了。
这样你面对特别爱吃,即将吃到,已摆在面前,却还没有吃,这时候正是欲望显现的时候,这是观察的最佳时机。如果你匆忙的去吃了,会失去觉察的机会。欲望虽然平时就常常有,但却没有人知道欲望究竟是什么样,那么我们就要先看到欲望的真实样子。
第三“所欲望的事物”,这就是目标,这是相对容易觉察到的,当发现目标时,尝试停留在“欲望”那里。而把所欲望的事物舍弃。丢弃目标,就变成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欲望不会超出身体的范围,全部发生在身体之内,舍弃目标,觉知欲望带给你的感觉。
在你很想知道一个问题答案时,人就陷入欲望中,所以禅宗基本就是利用这个,禅师会让你参一个“我是谁”的问题,但你的回答都不对,师父又逼迫你必须弄明白,每天从早到晚,你因为找不到目标,所以就会始终在欲望这个桥上面,师父始终不让你通过这个桥到达目标,你的答案始终不对,你没有办法前行,总有一个时机,你知道什么叫回头是岸。
这就是禅宗里经常发生的。禅师是指点你到达无欲的专家,他最清楚如何打掉你的目标,让你回头看见源头,见到自己的本性。
这就是丢弃目标,停留在欲望的桥上,回头看自己的中心……
一旦看到了本心如虚空,欲望的本质也容易被觉察到,其实欲望的本质是清净的,即使欲望给出的目标,本质依然是清净的,能见到这些,需要从中心往外看。
舍弃了目标,人开始学会享受过程,过程的体验是更有意义的,人生也是如此,不要匆忙的奔向终点,不要对终点的到达急躁,远处的终点其实并不存在,那只是个妄想,真正的终点就是当下,一切本来圆满无缺。
尝试去分辨和觉知具体的欲望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