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他是继汉高祖刘邦之后唯二以布衣出身登上九五至尊的皇帝。甚至他的出身比起好歹算个公务猿的刘邦还要惨,连朱元璋自己都毫不忌讳大方承认自己早年就是个乞讨为生的小沙弥。这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私生活便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关于他与明成祖朱棣真正生母的纠葛疑云,更是一个被后世史学家不断讨论的话题。
蒙古第一美女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做《乞丐皇帝》的电视剧,如果有的话,恭喜你暴露年龄了。这部电视剧里让人深刻的不是里面的剧情,而是里面颜值巅峰的演员,这之中包含了古装第一美男何家劲、古装第一美女杨丽箐,刚出道而且颜值爆表的天心,其中何家劲饰演明太祖朱元璋,杨丽箐饰演大元的明霞郡主硕明霞,两人一为誓要光复汉土的义军首领,一为黄金家族的掌上明珠,两个身份南辕北辙互不相干的人在命运的作弄下走到一起,上演了一通爱恨缠绵的故事,最终明霞郡主将自己与朱元璋的孩子交到他手中,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硕明霞便是传闻中朱棣亲生母亲硕妃的原型,而她交到朱元璋手上的那个婴儿,传闻中便是明成祖朱棣。
一个身份引出一堆大佬
关于朱棣母亲的真实身份,史学界已经有过一场大型论战,参战的大佬身份之高让人乍舌。
早在清代的私家编年史《国榷》中就有一处疑点:“朱元璋有昭敬充妃胡氏……硕妃、宁妃郭氏……等”,每一位妃子都有姓,唯独硕妃无姓。
到了1932年,曾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学者傅斯年发表了文章《明成祖生母记疑》,认为朱棣并非正史之中由高皇帝马皇后所出,而是硕妃所生,被马皇后收养的。翌年,学者朱希祖发表《明成祖生母记疑辩》,明确反对前者的观点,接着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携《明成祖生母考》粉墨登场,坚定地站队傅斯年,还在文中指出朱希祖神经过敏,一下局面成为三人乱战。到了1936年,李晋华洋洋洒洒写了《明成祖生母问题汇证》上下两篇加入傅吴战队,到了1947年,明史学者王崇写了《论皇明祖训与明成祖继统》,傅吴战队再加一人,以一敌多的朱希祖浑然不惧,精神奕奕地写了一篇《再驳明成祖生母为碽妃说》反驳回去。
最终的结果是虽然一对五,然而谁也说服不了谁,平局收场。
死于铁裙刑的硕妃
朱元璋不但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还是个刑讯爱好者以及专家,在传说中他发明了许多刑法,包括但不限于:剥皮填草、蚊子吸血、朝堂杖毙、点天灯,或许他在锦衣卫以及后来的某些爱好者心中还要加上一个头衔“永远的王——我们锦衣卫永远的精神导师”。
传说朱元璋还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铁裙刑”,专门用作惩罚不忠的女子,这是一种类似炮烙的刑法,本质上就是将铁片做成刑具套在女子身上,加以猛火将其残忍处死,让其痛不欲生的刑法。
传说朱棣的生母硕妃便是因为生产的时候还没足月,古人对早产的认识不够,被朱元璋怀疑与外人私通,被他以此刑法所杀死,硕妃也成了第一个死于铁裙刑的人。
朱棣生母之谜
如果说《乞丐皇帝》中只是编剧的戏说,那死于铁裙刑的硕妃完全就是胡说了,倒是民国时候史家们引经据典,各说各有理。
后世更有名嘴曰“田伯光”者,于挥舞纸扇中宇宙国上身,考究出了朱棣宫廷中有不少泡菜国风格,于是认为朱棣是高丽妃子后代,真是直接、易懂、神一样的逻辑。
几位学者论战的关键其实是一本叫《南京太常寺志》的书,这是一本官方背景的正式文书,比起坊间的野史更具权威性,里面记载硕妃是配享太庙的,一般只有生过皇子的后妃才有这个资格,所以推测朱棣其实本为硕妃所出,只不过靖难之后为了表明自己夺取皇位的合法性,朱棣亲自下令修改了官方记录将自己亲生母亲的记录全部修改掉,把自己改造成高皇后马氏所出,增加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明初的政治生态,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父子俩都是独立刚强的性格,做事有主见,不会为旁人所轻易左右。而且大明建国初期,在政治上占据主要地位的压根就不是儒家子弟,而是以徐达为首的开国功臣,以及张辅、朱能等靖难功臣,武勋势力远远压过文官势力,这也是朱元璋为何大肆诛杀开国功臣的原因。
朱棣自己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他能做出“诛十族”行径,代表他压根就不会太过在意在士林中的声望,他的父亲本就是乞丐出身,他也不会介意自己的出身,更何况是在他已经取得靖难胜利的前提下,强行修改母亲档案,岂不是授人以柄,贻笑大方?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了《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中其余的内容有大量是被证明是假的,这么一来这本书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便彻底成了迷。试想一下哪怕是官方的《明史》也是由清代官方所编,若是朱棣得国不正,那肯定是大书特书的,又何苦最后评价:“……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惭德亦曷可掩哉。”洋洋洒洒来一段九褒一贬呢?
同样的事情在清代也发生过,雍正皇帝面对外界对自己夺嫡的质疑,脑袋一热抽风写了本《大义觉迷录》颁行全国,一下子不但坐实坊间的揣测,给民间提供了大量素材,更编出了“吕四娘勇刺雍正帝”的话本。直到乾隆登基,觉得老爸将自己越描越黑,作为儿子的他才将《大义觉迷录》全部收缴销毁。
结语
由于历史文件的缺失,特别中间隔了有清一代,我们至今对朱棣身份的所有猜测也只能是猜测而已,真要得出结论,只能寄希望于有关学者通过不断考究以及DNA技术的比对来逐渐得出结论了。其实朱棣的出身从来都不应该是我们看待这位历史人物的重点,看一个人不应该看重他的出身,否者岂不陷入到了“唯成分”论的怪圈了吗?当今社会,“看中出身”这种思维很明显在抬头,人为地制造阶级的界限,先入为主地看待别人,都是怪异的。
观朱棣一生,五次北征蒙元,派郑和下西洋,营建帝都北京城,丰功伟绩,昭焕今古。古人言:“听其言而观其行",诚哉斯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