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时代,生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妃嫔,在朱元璋众多儿子中十分不起眼。按照常理来说,皇位要轮到他还是比较困难的。朱元璋属意的是长子朱标,器重的是皇长孙朱允炆,皇位是要沿着这条轨迹往下传的。
通过发动靖难,燕王朱棣取代了侄子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新主人。从传统道义上来讲,这或许是一次不太光明的篡位,可是纵观整个明朝的发展,朱棣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盛世君王。
有评价说但凡能做皇帝的都不是好人,事实也的确如此,成为九五至尊的道路竞争激烈、荆棘丛生,稍微心慈手软就得死在半路上。好不容易坐上皇帝的位子后,周边也是虎狼成群,没点手段和权谋,活着都困难,谈么大展拳脚、施展抱负、成为一代明君!
在永乐皇帝朱棣即位期间,中国到达了历史上少有的高度,四海朝奉,国家强盛。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皇上,在他的带动下,那一时期的中国完成了许多令人称叹的壮举。
一、修成《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一部光耀史册、流芳千古的伟大书籍,朱棣对主编官解缙提出的要求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直言,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
此书收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公计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它包含了那个时代有史以来所有科目所有类别,是一部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这是一部伟大的书,更是一种中华文化历代传承、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金字塔。
盛世修书,朱棣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这部巨著无条件的支持,这部书的荣耀不仅属于编撰者、抄写者,也属于发起者朱棣。它将永远光耀着后代,告诉人们那个朝代的辉煌!
二、迁都北平
永乐元年(1403) 三月,蒙古兵进军辽东 ,对当地大肆抢夺了一番扬长而去。朱棣还是燕王时,和宁王朱权一起负责北方的防御,后来宁王被他抓了,自己跑到南京当了皇帝,北方疏于管理才给了蒙古人可乘之机。
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风水物产的角度来看,南京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是朱棣实在是无愧为一个伟大的君王,享乐在后,百姓为先。从长远来看,不安份的蒙古对国家威胁极大,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控制北方边境、保证国家安全,朱棣毅然决定亲自坐镇北方,迁都北平(即后来的北京)!
迁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要解决建设问题、搬迁后的口粮问题、不想搬家的大臣们的反对问题,面对重重困难,朱棣充分发挥了他强势的一面,他顶住所有压力,下令修整河道保证南北漕运的畅通,“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最终解决了粮食问题。永乐19年朱棣下令正式迁都北京,从此北京成为了明朝首都,并一直延续了二百余年,经过后来的发展逐步成为今天举世闻名的城市。
三、郑和六下西洋
经过了长期的战乱和恢复,朱棣统治下的大明已经恢复了盛世的姿态。中国强盛,万国景仰,在朱棣的安排和全力支持下,郑和率领舰队六下大西洋,时间分别是1405年、1407年、1409年、1413年、1417年、1421年,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足迹遍布了今天的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郑和的有人船队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丰富的贸易品和援助品,凭借着友善和宽容与这些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当时大明在世界上是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超级大国,但我们一直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夺,真正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不少国家纷纷像大明示好,主动朝贡,大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威震四方,大明的百姓终于不再畏惧异族的威胁和侵犯,并自豪地说:我是大明子民!
有言论称,郑和远航其实是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但不管如何,他的航海征程是中国历史上浓妆重抹的一笔,他将大明帝国的威名传播海外,促进了明朝与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向展示世界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四、平定天下、四海臣服
1、安南自愿归属大明
安南(今越南)是大明的属国,朱元璋曾册封过国王陈氏。建文帝期间,胡氏发动叛乱成为了新的安南国王。永乐二年,安南国大臣及原安南国王的弟弟来到京城,向朱棣告状揭发了叛乱阴谋。为主持正义,朱棣命明朝军队平定了安南,并将叛臣胡氏父子押回大明。但原安南国王的弟弟陈天平不幸被胡氏父子杀害,朱棣四处寻找陈氏宗族后人始终未果,上千安南人主动请愿,表示安南在唐宋时期曾是中国领地,希望能再次归入中国。
朱棣同意了这一提议,于永乐五年(1407)改安南为交口,于是自汉唐之后,安南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的领土。
2、威慑蒙古
蒙古这个邻居一直不让中国省心,尽管被朱元璋赶出了很远,还是经常骑着马到大明边境抢上一圈就跑,给中国居民带来了很大困扰。
当时的蒙古分裂为三块,分别是蒙古本部(后来叫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卫。其中兀良哈三卫因为靖难时曾为朱棣出过力受到了封赏,与大明关系良好,暂且不谈。
蒙古本部鞑靼对大明一直采取的是对抗政策,永乐七年还杀害了明朝使节向大明示威,颇为猖狂。朱棣决定给鞑靼一个教训,他先派邱福任元帅远征,但邱福过于轻敌导致全军覆没,朱棣便撸起袖子自己上阵了。鞑靼首领本雅失里和太师阿鲁台听到风声,一致决定逃跑,但由于意见不一致,两个人在朱棣大军到来前分成了两条路线。朱棣追上本雅失里把他打得抱头鼠窜,后来本雅失里逃到了瓦剌,被瓦剌首领马哈木割了脑袋拿到朱棣那换了赏钱。
明军在班师途中遇到了阿鲁台,在阿鲁台没有珍惜投降机会后,一口气把他打出了几百里,阿鲁台九死一生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可他的部下几乎全军覆没。经过一番权衡,永乐八年,阿鲁台正式向明朝朝贡,表示愿意顺服于明朝。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另一个部落瓦剌开始变得强大,不安份的苗头冒了出来。瓦剌在蒙古的势力越来越大,甚至带着部落到长城边上向大明公然叫板,对大明的命令装作听不懂。不听话那就打吧,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朱棣再次带领五十万大军远征,向瓦剌出发。刚开始瓦剌首领马哈木还很有自信,自己兵强马壮、以逸待劳,还是很有胜算的。可是朱棣是什么人,他制定了适宜的策略和进攻方式,打得马哈木掉头就跑,他和前辈阿鲁台一样,甩掉了亲信和随从,一个人能跑多快是多快,捡回了一条命。马哈木失败了,意识到自己和明朝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于永乐十三年(1415)也向明朝朝贡称臣。
一战打出数十年和平,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蒙古人都不敢轻易冒犯,这两次胜利的出征为北方边界换来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局面。
朱棣究竟是怎样一个君王呢?他道德高尚吗,善良吗,爱民吗?好像都有点不是。
他发动靖难——一种被中国传统道义所不齿的方式夺得帝位;
靖难过后对曾经反对他的人进行了惨绝人寰、血腥残暴的屠杀;
他多次发动战争对国内百姓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他设置了东厂,这个明朝最大的特务机构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几十年后长成一个可怕的庞然大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可是在朱棣的统治下,《永乐大典》修成,边疆平安无事,迁都北京,周边四夷争相朝贡,大明帝国的文治武功达到了最高峰,国家繁荣昌盛、百业兴旺的景象又一次再中国大地上呈现。这时,作为中国人,作为大明的子民为这位君王是感到骄傲的。
千古帝王,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朱棣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的仁慈或爱民,而在于他完成了许多历史上其他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在于他将中国的威名传播到四海八荒,在于他让自己的子民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也许,哪怕单凭最后这一点——老百姓感到骄傲和扬眉吐气,就足以让他列入中国最伟大的君王之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