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知"落实在当下
前几年,曾经有一句流行语:听了很多好的道理,却仍然不过好这一生。这一句话似乎点中了很多人的心门,一时成为社会广为传诵的流行语。可是,我们感叹之余,不免追问:为何听了很多好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论语》的开篇中找到端倪,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呼?这里的习并不简单是很多人以为的温习,而是包含了"践习"的含义。通读《论语》,我们都可以发现孔子特别强调"理论体悟"与"实践落实"密切结合。其中,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中,就有"传不习乎"的话。"传不习乎"的意思,就是针对老师教的道理,我们是否真正落实、实践了?因为我们只有将学到、领悟到的好道理,真正落实下来,贯彻到生活,工作的实际中,才能让自己身心受用,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命运,这样才能“不亦乐乎"。再美好的道理,再深刻的认识,如果是停留在口头,用孔子的话,只不过是“巧言令色"来装点门面,那永远不会是真正的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
人生无论多壮阔的局面,还是多温馨祥和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都是在切实的实干中一步一步创造出来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完全符合自己的想法,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看社会,还是看人生,牢骚、抱怨、情绪的职责等等。对问题的解决和人生的改进,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把抱怨和指责的时间用在实实在在自我改进和努力工作上,人生的局面,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
有了这个觉悟,我们不仅要人生懂得更多的道理,更要自觉地把美好的道理落实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实实在在的提升生命的智慧,改变人生的境遇和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