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原创】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16815/9bfae72d14d55d8e.jpg)
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还要经常出差,家里没有人管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我被二姑接回故乡,住在了大伯家。
大伯家住在长江边上,那里有一著名的佛塔,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的砖石古塔,在长江沿岸不仅是一座古塔,还有着导航引渡的功能。
大伯家附近还有一湖,以多菱而得名,原是一片天然湖泊。到了夏天水草茂盛,百花争艳。
大伯家里有奶奶、大伯、大妈,有时二姑也常来家里住。大伯有三个孩子,大哥在省城读大学,姐姐上初中,小哥上小学六年级。我去了以后,小哥每天早上领着我去上学,放学由大妈来接。
过去的小孩子上学从没有家长接送,可大妈不放心,说我人小,不认路,又贪玩,怕我走丢了,更怕我不小心掉到湖里去。
每天早晨是大妈最忙的时候。天不亮,大妈就起床了,挑水、买菜、做早饭。那时街上有三分钱两担的自来水,大妈为了省钱,总是自己到江边上去挑水,这样要走很远的路。大妈身体瘦弱,却为了给家里省钱,宁愿自己吃苦,多走路,还要挑着两桶水。
大妈把挑回来的江水倒入水缸里,放上明釩,让水沉淀。再把缸里的清水舀出来,倒入另一只清水缸里,食用。
大妈早上做饭要做三拨,姐姐上中学走得早,姐姐先吃;然后是我和小哥,最后是奶奶、大伯和大妈。大妈总是偏向我,常给我做麻油炒米饭,小哥只吃泡饭。
有一次吃早饭时,我还故意馋小哥,做出嚼得很香的样子。小哥向我要,大妈看见了,就骂小哥没出息。我见小哥撅着嘴不敢吭声,还冲着小哥做鬼脸。
每天下午大妈接我到家后,就要忙着操持一家人的晚饭,直到大伯伯下班回来。
那时大伯家里只有大伯一人工作,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挺紧。吃饭时,饭菜摆在桌上分了三六九等。好菜,就是有肉的菜,用小碗盛着,让奶奶、大伯和我吃;差一点的是炒的素菜,哥哥、姐姐吃,大妈总是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吃,往往只是自家腌制的咸菜。
我那时很挑食,这不吃那不吃,一点不懂事。大妈就想尽办法做些新鲜花样儿。有一次,大妈做的肉炒笋丝,我嫌有肥肉一口不吃,偏巧另一个菜里放了辣椒,我也不吃,端着碗吊猴。大伯见了,一边埋怨大妈,一边把笋丝往我碗里夹,我还是不吃。
大妈没了辙,推开房门,单薄瘦弱的身影消失在黑黑的夜色中。
回来时,大妈顾不得满身的寒气,外衣还没有脱去,忙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包,用她那双裂了口子的糙手一点一点地将屉布打开,露出了两个温热的、嫩嘟嘟的白馒头。我们家乡叫它甜馍。因为我从小在北方长大,经常吃面食,到了大伯家,几乎顿顿都是米饭,见到两个甜馍,就像见到了宝贝,爱不释手。
后来,妈妈把我接回北京。一天,大伯来信说奶奶去世了,还说奶奶活了九十多岁,全靠大妈的精心照料。大妈一辈子没和人红过脸,与大伯相敬如宾,哥哥姐姐们都读了大学。
直到我结婚时,才有机会再次回到故乡再见到大妈大伯。我特地绕道上海,给大妈买了两床被面和一块真丝面料。回到家,大妈乐得合不上嘴,像过年一样在厨房里忙着烧菜款待我们。
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大妈一声不响地坐在旁边听着,手里忘不了还缝着衣服。大妈她那双操劳过度的双手手背上暴露着一条条蚯蚓般的青筋,手指上裂了许多道血口子。我一下子想起小时候大妈给我买的甜馍的情景,心里又酸又甜。
再后来,三姑病时,我请假去合肥看三姑,特地绕道回到故乡,再看大妈。大妈已经老了许多,背驼了,牙也掉了几颗。大妈一直都很瘦弱,这次看上去脸色更显苍白。哥哥姐姐们说,大妈近来经常便血,去医院看了几次,吃了不少药都没有明显效果。医生让大妈住院检查,大妈嫌花钱多,说什么也不肯。
我到的第二天,原本事先说好要去医院的,但大妈改了主意,说我这么远路回来,不能不陪我。我说,我陪您去医院,大妈笑笑说,过几天再看也不迟。
我在家里只住了两天,便匆匆离开了大妈。不是不想在家多住,只是我住在家里,大妈要陪我,还要为我烧菜。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大妈拖着病弱的身体为我忙活。
临走那天上午,我上街给大妈买了一斤甜馍和两袋护手霜,劝大妈尽早住院治病。大妈用她那裂满口子、粗糙的双手拉着我的手,嘱咐我路上小心,并硬把那一斤甜馍塞进我的提包里,让我路上吃。
在家里,我和爱人商量要抽空回故乡看看大妈,没想到小哥从远方打来电话说大妈已经去世了。哥在听筒那边说着,泪已挂在了我的脸上……
前两年再回故乡,为大妈、大伯、二姑姑扫墓,缅怀一份深情,寄托一份哀思。同时与哥哥姐姐们团聚,共叙亲情。我们一起登上古塔,看浩浩长江,看千帆竞发。
前年,我和德京、黄老师一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过的一期节目,主题为“老照片”。我讲述了我和大妈的故事。
“老照片”的节目制作完成以后,一直没见播出。直到年底,通知我再次去央广做节目时,编辑小杨告诉我,她们制作的“老照片”节目特地放到了年底播出,准备拿到台去评奖。小杨说,你讲得老照片的故事,得到了台里领导、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你的故事那么感人,讲述了中国传统妇女吃苦耐劳的高尚美德。
故乡的亲人,故乡的馍,那是关于故乡的记忆,是一份难忘的乡情乡韵。
作者简介:
阿斌,曾任中国行业杂志副总编。参加中共北京市党史(工业卷)撰写与研究并获奖。
散文作品曾见诸报端,有小说刊登于2003年《人民文学》特刊。
2005年进入咨询行业,担任高级咨询师、培训师。
受聘于中国公务员网,讲授《申论》课程,出版《八天攻克申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