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王氏东院西门,映入眼帘乃是一座傍山而建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被宛若长城般的护院高墙圈成硕大城堡。这里,便是王氏西院一一红门堡。
红门堡与高家崖中间峡谷高深,一座宽敞的石桥勾连东西,令人叹为观止。据了解,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
司马院位于红门堡二甲西巷,是王氏十六世孙王寅德的宅院。该院落特点为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四座院落分别以官、禄、福、寿为主题。
绿门院位于红门堡三甲东巷,是十六世孙王中极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庭院装饰奢华,尤以木雕挂落"满床笏",石雕"四爱图"为最。
谦吉居,二十世王奎聚的宅院,他通晓书画,精于医术,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在山东阳谷作幕宾,死于太平军攻城。
堡内清幽之境乃顶甲花园,为红门堡共用花园,前园后院布局。前四座花园连环紧套,后院环境十分雅致。
从城中主街龙鳞街东北角登上堡墙,在城墙最高处俯瞰,堡内主街庭院尽收眼底。
堡内建筑分东、西两大区,东西向三条横巷。横巷把宅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分别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龙鳞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恰是一个“王”字。
这样的布局,既彰显王氏家族之阔绰与霸气,亦透露出民间“草头王”之别样情怀矣。
城墙之巅耸更楼,当属主人设防之虞。绕城墙一周,仰俯之间,左顾右盼,一堡庭院,满眼新奇。此堡以龙鳞街为轴心,东西对称分布88座院落,均为一正房两厢房式二进院,窑洞两层叠加,或二层为阁楼,各院布局风格迥异,重楼层叠,蔚为壮观。
顺城墙下行,即西大院正门,“恒祯”石匾镶嵌在高大的堡门正中央,张扬醒目。堡门乃红色,称西大院为“红门堡”名副其实也。
红门堡正门前,亦有高大的雕花照壁,与东大院相似,堡内建筑上的石雕、砖雕、木雕花样繁多:雕以花鸟虫鱼、历史故事、山水风物,以象征、隐喻、谐音等手法,赋予祈福、儒道、神佛、家风教化之寓意,分布于墙基、柱础、斗拱、雀替、额枋之上。各院落门楣廊柱上的匾额与楹联,彰显着主人之人生追求与志趣修为雅好。
哦,红门堡,你是一座堡,更似一座城一一民间“紫禁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