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已是书中人

作者: 屯儿 | 来源:发表于2024-02-06 13:04 被阅读0次

很多事儿,都是无法预料的。

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人与纸制书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了。

好在电子书也是书,并且随身携带,随手打开。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那个每年四月份才有的“世界读书日”,大概就是想告诉大家:你不读书,就是辜负了这个世界。

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是不分哪天是什么“读书日”,哪天不是“读书日”的。

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是那种卫生间里可以没什么象样的手纸,但绝不可缺少一本伸手可及的书。

至于手里的这本书,有没有封面,缺不缺张、少不少页,还是翻看过第几遍,那都不重要。

反正得有一本。

也不一定要那种书还没读几个字,但“阵仗”必须得豪华得体,姿势还得正襟安坐。

至于那种要不要泡一壶上等好茶,沏一杯纯正咖啡,择一处环境优秀闲人免进的地方,才肯翻开书本,更是大可不必。

书,读得越多,你会越加体会到,这个奇妙无穷的世界,离你越近。

书,读得越多,你会越加明显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是必须把所有东西,都要掰开揉碎那么复杂。

书,读得越多,你会对“看透是本事,不说是修养”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你的身边,总是有人置“看透不说透”这句话里有话的“话”而不顾,非要把毫无意义说穿了的东西,弄得象“白开水”一样透明。

结果发现自己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而且他们有些置你的衷言而不顾,离你越来越远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尽管你认为自己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地在对待自认为已经划到自己知心朋友这个圈子里面的人了,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没能控制好交流的方式,也没有拿捏好表达情感的方法。

事与愿违的结局,在所难免。

人不可能365天都在一个圈子里面生存。不同圈子的人,如果你只用一种方式去融入、去对待,那一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拿开玩笑来举例,一模一样的同一个玩笑,是绝对不适合于所有圈子。更不可能适合周遭所有的人。

当然,这里面一定包括“你以为”与你近到可以“零距离”的哥们儿或姐们儿;好到可以不分彼此的患难朋友;亲到无以复加的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们。

不同的圈子特性,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各色人等,存在千差万别的思维模式,会得出差异巨大的判断结论,激活出表情迥异的各色脸谱。

是开得起,还是开不起玩笑?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圈子不同,会对你的嘴巴提出不同标准的要求。

“看人下菜碟”这个处事原则,绝对寓意深刻。对于开不起玩笑的那一拨人,你根本就不别浪费自己那质地昂贵的幽默诙谐细胞。

你的风趣幽默,有些人承受不起,因为那些人根本不配。

不是么?

相关文章

  • 读书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 再读已是书中人

    再次翻开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让我读出另一种感悟:它是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压力的不屈、对世道不公的不服...

  • 再读已是书中人

    一 其实那天候机的时间并不长,离起飞时间不到一小时。机场咖啡厅里鲜花芬芳,春意浓浓,同伴们在惬意谈笑着。 谁都没觉...

  • 再读已是诗中人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小学时,每天都在朗读背诵着各种古诗词,因为押韵,很多诗词读起来都郎朗上口,但是,...

  • 再读已是书中人!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

  • 初读不觉故中事,再读已是故中人

    初读不觉故中事,再读已是故中人 ...

  • 偶感

    韶华之初避轻尘,何知经年乃沉沦。 年少不懂诗三百,再读已是诗中人。

  • 以画言志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初闻不识诗中意 再读已是诗中人

  • 珠山秀谷的哲思 木易冬青

    木易冬青(即,青岛杨昊)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这是今日的...

  •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年轻的时候去读书,我们除了读懂文字外,却对当中的思想一概不知。 这个时候,书对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已是书中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uc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