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摘录(五)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摘录(五)

作者: 冬日丶麋鹿 | 来源:发表于2022-01-04 07:31 被阅读0次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父母为什么会打孩子

多数父母都会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烦扰我们甚至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便会异常强烈。有时候,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

在身体上虐待子女的父母们似乎都有某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是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和需求不满步入成年的,在情感层面上他们还只是孩子;许多虐待孩子的家长也有酗酒或吸毒方面的问题。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许多家长仍持有这样的观念:体罚是让孩子更加恪守道德或行为准则的有效手段。他们认定孩子是生而邪恶的,只有严苛的责打才能拯救孩子,使其不至堕落,

研究表明,就算是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

被动的虐待者

指的是那些出于恐惧、依赖或者努力维持家庭现状等原因而默默允许暴力发生的其他家长。这些家长被称作“被动的虐待者”。

不作为的家长放任自己沉浸在无助之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顺势抹杀自己在孩子被虐待时的帮凶作用,而被虐待的孩子则想要保护不作为的家长,或者将他们的不作为合理化,为之开脱罪责,这样便可以自欺欺人地否认父母双方都放弃了自己的事。

学会憎恨自己:“都是我的错”

小孩子根本无力抗拒这种针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诋毁和侮辱。和所有受到虐待的孩子一样,乔相信两个谎言:第一,他是个坏孩子;第二,因为他是坏孩子所以挨打。

这种由自卑演变而来的自我厌恶的心理在受虐待的孩子身上非常普遍,并奠定了他们生活模式的主基调:破裂的关系、缺失的自信、强烈的无力感、难以抗拒的恐惧以及无名怒火。

虐待和爱——令人困惑的组合

受虐待的孩子始终生活在快乐和痛苦参半的怪异氛围里。

父母在虐待子女的同时,也做出了爱的承诺,那么两者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畸形却又异常牢固的关系。

家庭秘密的守护者

作为这种情感联系的一部分,她认为自己应该为父亲的暴行保守秘密,因为一个“好女儿”永远都不会背弃自己的家庭。这种“家庭秘密”对于受虐待的孩子而言是额外的负担。对受到的虐待守口如瓶,就意味着他们拒绝了所有可能的情感支援。

站在情感的十字路口

受虐儿童的内心蓄积着强烈的愤怒。但幼小如他们,心中的怒火往往无从发泄。于是成年之后,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寻找宣泄的途径。

有其父,必有其子?

研究显示,许多童年受虐的孩子长大后并没有成为施虐的父母。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难以接受温和的、非暴力性的教育手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摘录(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wf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