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心》读书笔记
雪漠《文心》读书笔记Ⅰ哲学、信仰与文学精神(1)

雪漠《文心》读书笔记Ⅰ哲学、信仰与文学精神(1)

作者: 陶语 | 来源:发表于2021-01-15 13:45 被阅读0次
    来自朋友分享

    这一章是雪漠老师与作家张存学的对话交流,我从中摘取部分内容予以分享。

    1、主流价值观限制了文学的发展

    张:现在中国人的精神严重趋向于平庸化,恐怕这样的历史阶段不是某个时期造成的,而是长期熏染,加上现代的通俗文化、商业文化对人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所以人的精神就会变得更平庸,而且越来越平庸。

    人们自愿地、无意识地服从这种平庸文化的主宰,不断使精神文化层面变得越来越苍白。

    雪:目前的中国文学,流行着自己创造的一套游戏话语,缺乏一种精神的高度,还需要实现自身的超越。

    张:这种现象,就是在远离真正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制造一种噱头,然后在里面显示自己,整个就是“半吊子”。

    雪:所谓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一些人自得其乐,并且把这种自得其乐的东西弄得非常喧嚣,于是才形成了所谓的主流话语。事实上,这种喧嚣毫无意义。

    鲜活的生命是远离概念的。如果你想用概念来限制它,就会像削足适履。

    张:在中国,“思”的任务,精神的问题,对个体人的认识等诸多任务,都是非常艰巨的。

    雪:“思”的本质在于“跳出”,也就是“超越”。也就是不要被流行的东西卷进去,失去了自己。

    “思”,我们可以称之为独立精神,或者人的主体性的觉醒。

    张:当代中国文学与当代世界文学的差距,主要还是集中在精神层次方面。

    我们的祖先在文化源头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好的东西。即使从世界的角度来说,这些东西所传递的思想、所展现的境界,都是非常高级的。

    但是现在,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传承。

    雪:主要是因为人们把“心”给丢掉了。这个“心”就是那种“思”的能力、主体意识的觉醒。

    2、心灵强大才能实现自我救赎

    在精神救赎方面,佛家文化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真正地进入这种文化之后,你就可以抛开人们的一般认识,打开它的某种局限,让它涉及个体人的心灵,同时也涉及大众的精神层面。

    这时候,它就不是我们以前认为的那种纯粹的宗教,而是从“人”出发的一种文化。

    最近几年,我们的价值体系始终在忽略“人”,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个体人身上。

    如果一个人在精神上没有安顿感、没有升华的意识,就没有办法抵御强大的流行价值体系。或者说,没有办法从这种体系的束缚中跳出来。

    雪:这是因为他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

    3、返回智慧的源头

    雪:人类信仰的究竟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神”。也就是智慧的源头。

    人类向往的超越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人格化的东西,更可能是这种智慧的本体。

    有一种巨大存在一直在关照着人类,人类无法限制它,甚至无法确切地认知它,于是就有人把它的本体当成为“神”。

    本质上,它代表了一种我们无限向往且极力想要达到的境界。

    那个东西本质上与我们是一体的,它并不是游离于心外的某种石头般的存在。

    当我们的心灵与之达成共振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

    因此,我们的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每个人的感受都高不过自己的心,每个人的作品也高不过自己的心。

    这个东西,根据不同的文化可以赋予它不同的名相。

    比如基督教称之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印度教称之为梵天,佛家称之为真如、空性,我们勉强可以称之为“神”。

    这些称呼指代的都是同一个真理,不同的仅仅是映照出真理之月的物质――这个物质或许是海,或许是湖,或许是镜子,或许是不同的文化,但更多的肯定是我们的心。

    因为,你只能向内心找真理,远离了心去寻找“神”与“神的救赎”,都必将徒劳无功。

    真正的“神”就在自己的心里,真正的救赎,应该是灵魂之旅。

    4、既要观照世界,也要观照自己

    张:比起精神,很多人更关心生存层面的东西。这样的追求,导致他们把一些优秀的思想演化为生存方面的技巧,甚至会在生存技巧的角度去认识与理解老子、庄子这样的人。

    因此,他们会忽视人的生命。

    雪:生命更注重体验。

    张:生命与生存是两个层面的东西。现代人更注重生存,而不注重生命。这种不注重,是对个人尊严的忽视,也是对人性的忽视。

    如果一个人心里装的都是生存的道理与方式这类东西,生命感就会变得越来越薄弱,人心中的恶也会渐渐展示出来。

    一个人的恶或许造不了大大的伤害,但是许多被恶熏透了的人聚合在一起之后,这种恶的气息就会弥漫开来,非常可怕。

    如果一个人不重视生命与精神,他就不会重视自己的人性;不重视人性,就没有自我的尊严感;没有尊严感,就会导致人不能独立,始终关注别人的眼光。

    雪:我也关注社会,但我关注的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

    我在关注社会的时候,始终不会觉得其中那些不好的东西跟自己没有关系。

    相反,我更多的是在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恶,这也许便是基督教说的那种原罪。它其实源于欲望和无知,人只要有欲望,就会有那种恶。

    因此,社会也罢,世界也罢,仅仅是我历练心灵的道具。

    说实话,我的心里没有仇人,就算别人诋毁我,我也很少说他们的坏话。我觉得,他们就是另一个我。

    他们的恶,我心里也有,只是我没有给这种恶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因此它没能发芽、开花、结果而已,但这颗恶的种子依然存在――这也成了我修行的理由。

    我在展示作品人物心中的邪恶时,也是在一层层地剥开自己的心,希望自己能完全清除那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恶因。

    对我来说,写作本身就是在修炼。

    同样道理,我所有的修炼也都是在写作,它们与我的心本身就是一体的。

    真正的作家只能在发现自己的过程中发现世界,然后在发现世界的过程中挖掘自己。

    如果一个作家能在观照世界的同时观照自己的心灵,而不是把两者分开,他就会变得非常博大,拥有一颗镜子般的心,能清晰地映照出整个世界,却没有失去本身的主体性。

    在这种智慧的观照下,他还会发现,生命和作品中的许多场景,其实也是作家心灵的反映。

    张:这其实就是写作者跟社会的关系,也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或者“我”与“所有人”的关系。

    一切都必须从个人出发,然后在精神层面找到更高、更远的落脚点。

    尤其是写作者,更应该时刻处于一种自我检察的状态,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一些和自身要求相悖的东西。

    同样道理,在生活中观照别人的同时,也观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

    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想在精神层面往上走,就必须对当下的社会进行思考,包括它的体制、道德、对人的各种影响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外部的。

    换一句话说,我一方面在思考自己如何前行,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自己如何与环境发生关系。

    个人感悟:

    1、思维都是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的,总有局限性。

    “思”则不同了,是在跳出了所有概念和框框的束缚之后进行的思考,是多角度的思考。

    思的时候,并不排斥其它的观点,可以有心灵的碰撞,但不会有偏见。

    2、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强大了,才能保持正念,不被当下的流行价值体系带偏。

    3、一个人看世界的眼光,高不过他的心。同样,一个人的作品,也高不过他的心。

    所以,要想文章特别出彩,就得修炼这颗“心”。

    4、一个人,在观照自己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在观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他的心灵就会越来越博大。

    如果他写文章,那文字定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因为文字中没有他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漠《文心》读书笔记Ⅰ哲学、信仰与文学精神(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bi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