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伴着清明三天小长假刷完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和小说,还看了几部有意思的纪录片和视频,还有着相似的话题。他们是
《奇葩说》关于单身妈妈
《妈妈是超人2》妈妈教养的对比
BBC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
BBC《代孕者》印度
01
今天想来聊一聊“父亲”这个角色。因为母亲是个被太多挖掘过的角色,在各种题材的‘母亲’角色的挖掘中,“父亲”不免躺枪。好在BBC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是完全站在父亲角色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的。
首先,父母双亲在小孩的成长教育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缺失父爱却比缺失母爱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要普遍性的多。这种情况,不仅仅是真的父亲的缺失,甚至是双亲健在的背景下也往往存在“父爱缺失”的情况。父亲,似乎在很多作品中都被描述为,除了赚钱养家外,在孩子成长和教育中可有可无的角色,甚至是陌生。
但孩子和父亲的联结却是不可思议的多,《父亲的生物学意义》中研究表明,在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可以识别父亲的声音,而且是比妈妈声音来的更让小baby激动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相比于母亲和孩子间更感性的交流,父亲则更理性,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规则的引导者。研究表明,相比于父母健在的孩子,缺失父亲的孩子们的青春期要提前半年至一年,样貌上更成熟,这些可以从进化角度得到很好的解释。
父亲如何影响孩子的择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父亲的生物学意义》给出的答案。童年和父母双亲相处愉快,并且和父亲交流密切的孩子,找到的另一半和父亲,无论是样貌还是性格特征上,有非常大概率的相似度。大家不妨对照自己或身边的朋友看看。
记得很多年前看到过,好像是陈道明的一个采访,说了一句话,说如果每个男人都能回归到家庭,社会就会稳定和谐的多。而目前,恐怕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的父亲是做不到的,当然不仅仅是父亲个人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发展、习俗等等原因。
02
我对会写作且积极正能量的伊能静一直很喜欢,特别是看到她遇到小他很多的秦先生和辛苦冒着高龄危险生下的秦米粒时,特别为她的这份幸福而幸福。直到看到《妈妈是超人2》,更多的是一份心疼。她坦承独自带小孩最担心的因为自己年龄导致的体力问题。看到她对一家三口在一起相处时光的珍惜,我突然觉得,原来简简单单一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愿望,在光芒万丈的明星眼里,也会成为一种愿望和奢侈。这种人为导致的“父爱缺失”不知道会对长大后的秦米粒带来什么影响。
03
BBC《代孕者》,也是这周看的对我比较有冲击力的视频,让我看到印度的另一面。在印度的小镇,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的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己生育的父母,通过试管婴儿,然后在植入当地小镇周边妇女的子宫,等待孩子出生,这一场交易就算完成了。父母需要支付28000美元,代孕妇女能得到8000美金,如果是双胞胎则能得到10000美金。冲击我的不是代孕产业的合法性等等问题,而是其中一个女人的辛苦怀胎十月,最后不得不剖腹产生下了一对日本夫妇的儿子,她剖腹产10天后,回到了用她代孕赚的钱盖的新房子。他老公一个月能赚40美金,根本不够一大家子的开支。虽然极具争议的领头人XX医生,在纪录片中透露了好几条为什么代孕产业会在印度这么火的原因,我想她喽了最重要的一条--贫穷。
04
我初中就成了留守儿童,一直到现在的这么多年,才慢慢磨平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种种影响。也是随着自己的成长和慢慢强大,才了解父母当初的无奈和选择。其实,说白了,就是穷啊。如果现在给我机会回到初中,让我选择,是让父母陪在身边但赚不到学费读不起书,还是让父母出去打工赚钱有机会读书?曾经的一度很多年,我的选择都是我宁愿读不起书也想让父母陪在身边。直到最近这些年,才慢慢释然,觉得我还是应该选择读书,因为不读书,我的小孩很有可能是下一个留守儿童。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为人父母,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一定选择陪在孩子身边。
其实这个选择对自己而言,是个伪命题,因为不存在小孩读不起书的情况。
写到这里,突然想感谢下这个时代,让我们相比父辈,少了很多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