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为政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②北辰:北极星。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gǒng):同“拱”,环绕。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①《诗》三百:《诗经》中共收诗三百零五篇。“三百”是举其整数而言。
②蔽:概括。
③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①道: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引导的意思,一说是领导、治理,与“道千乘之国”的“道”相同。此从后解。
②免:免罪、免刑、免祸。
③耻:羞耻之心。
④格:纠正。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①孟懿(yì)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谥号。
②无违:不要违背礼节。
③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御:驾车,赶车。
④孟孙:指孟懿子。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①孟武伯:上文孟懿子的儿子,名彘(zhì),“武”是谥号。
②其:指孝子。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①子游:孔子的高足,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①色难:有两种解释,一说孝子侍奉父母,以做到和颜悦色为难;一说难在承望、理解父母的脸色。今从前解。
②弟子:年轻的子弟。
③食:食物。
④先生:与“弟子”相对,指长辈。馔(zhuàn):吃喝。
⑤曾:副词,竟然的意思。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②退:从老师那里退下。省(xǐng):观察。私:私语,指颜回与别人私下讨论。
孔子说:“我整天对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像个蠢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里同别人讨论时,却能发挥我所讲的,可见颜回他并不愚笨呀!”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①以:为。所以:所做的事。
②所由:所经过的途径。
③安:安心。
④瘦(sōu):隐藏,隐蔽。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①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12子曰:“君子不器。”
①器:器具。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