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雍也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①南面:古时尊者的位置是坐北朝南,天子、诸侯时皆面南而坐。此以“南面''代指卿大夫之位。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①子桑伯子:鲁人,事迹不详。
②简:简要,不烦琐。
③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④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⑤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⑥无乃:岂不是。
⑦大:同“太”。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不错,他办事简约。”仲弓说:“如果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态度马虎粗疏,办起事来又简约,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你的话很对。”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④亡(wú):同“无''。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最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到谁爱好学习的了。”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①子华: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鲁国人。
②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粟.小米。
③釜(fǔ):古代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
④庾(yǔ):古代量器,二斗四升为一庾。
⑤秉:古代量器,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
子华出使齐国,冉有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小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了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骑肥马,穿着又轻又暖和的皮袍。我听人说:君子应该救济有紧急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给富人添富。”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①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
②宰:家宰,管家。
③九百:没有说明单位是什么。
④邻里乡党: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①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②骍(xīng)且角:骍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③用:用于祭祀。
④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⑤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①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②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①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康''是谥号。
②果:果断、决断。
③达:通达、顺畅。
④艺:有才能技艺。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①闵子骞(qiān):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
②费(b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③复我:再来召我。
④汶(wèn)上: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季氏派人通知闵子骞,让他当季氏采邑费城的长官。闵子骞告诉来人说:“好好地为我推辞掉吧!如果再有人为这事来找我,那我一定逃到汶水那边去了。”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