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又通报了一项工作的完成数据,有的学校完成的很好,有的学校几乎没有进行,接下来就是限期整改,再不能完成就要约谈,这个年头,约谈也成了推动工作的法宝。
这项工作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已经布置很长时间了,要求各学校必须保证质量完成,学生参与度百分之百,满分率百分之百,明确指出不能让家长参与,具体原因就不提了。
其实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家长会参与?还不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吗?有些事情是需要孩子去经历的,却因为学习都被家长代替了。
记得孩子上学的时候有个安全教育平台,上面的教育内容真得挺好,如果孩子们能认真地看一看,会学到很多安全和自救的知识。但是,实际上都是家长在看,在答题,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好资源的教育意义,更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营养。
关于此项工作,我了解了几个同行,每个学校布置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布置在国庆假期完成,具体是谁做得不得而知。有的是班主任代替完成,有的是在学校微机室完成,形式各异,但是,如果从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来说,可能都是微乎其微。
孟非曾在《非诚勿扰》里谈过自己的女儿:“孩子出生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从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这个孩子终将离我远去,她会长大,工作,嫁人……所以我非常珍惜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并且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一件事——放手。这很难,但我必须这么做。”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学会放手,每一个学校也应该学会放手。
为什么我们都不敢放手?因为我们未曾放过手。我们代替了孩子的成长,孩子失去我们的代替却要去踩我们替他们踩过的坑、趟过的水,我们怎么能放下心呐?
我们为什么不敢放手?是因为成绩离不开时间,我们的手里永远要抓住时间,似乎抓住了时间,就是抓住了成绩,这样我才能心安呀!
当然也要说说安排任务的领导,不准布置给家长,学校布置作业都是布置给学生的,谁说是让家长做的?有的是家长自己揽到身上的。当然,有的任务不适合小孩子做,家长不得不揽到身上。你们布置的任务考虑实际情况了吗?要求都是得100分,这样的100分有用吗?分数没有多大用处,你留在孩子心里的才是有用的。还有所谓的约谈,约谈不如给基层学校做好指导,如果你指导有方,还怕学校完不成任务?恐怕你自己也没有好的方法吧?只知道发号施令。
教育的形式主义已经够多了,2018年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明确强调不得随意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随意要求学校增加专题教育内容。但是,现在所有的活动都可以与教育挂上钩,因为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冠以让孩子多了解知识的名义,冠以为了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名义,谁能说与教育无关呢?
教育已经不再是一方净土,这样的环境,如何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阳光、自信的成长?让我们清醒一点吧,还给孩子们成长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