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生活杂感读书
阅读者的局限与突破

阅读者的局限与突破

作者: 郭国酬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23:33 被阅读0次

    阅读,本身是一件非常高性价比的事情。

    作家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思考,化作文字,印在纸上。读者只需阅读这些文字,就能感知作家的思考和人生,从而锻炼自己的思考,丰富自己的人生。何其快意?何其高效?

    在如此情境之下,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读书呢?因为阅读者有局限,而书籍内容是无限的。试举一例言之:《红楼梦》为公认的传世之作。但并非所有人喜欢。甚至可以说,至少有一半人不喜欢。读者或者觉得文中的风花雪月无法没意思,无法欣赏这种言情剧之美;或者受困于半文半白的语言形式,无法进入情境之中;或者感觉字数太多,没有心情、没有耐心从头到尾阅读,干脆生出厌恶或逃避心理。如是者二三,《红楼梦》只是经典,和“我”没关系。阅读者自身的局限,如果无法突破,自然无法领略无限内容的文章呈现。

    如果说上述内容是主动的逃避,有意识地逃离,那么另一种因为无知而吃力,则可认为是被动的。近年来对古代历史颇有兴趣,除去阅读正史,也会看些历史小说。譬如《赘婿》(南宋末年历史)、《晚明》(明末历史)、《天下》(唐中期历史)。主动去阅读,有意识深入文章内容。但是关于兵制、税制、商业操作等等细节性的东西,阅读时,总觉雾里看花,不见分明。尤其谈到军队调动,地形变化,完全抓不住头脑。地理信息的缺乏,无法让我形成宏观的认识,也就无法真正理解人物行为。自然,对于事件的把握,就不确切,不明了。已经有意识地去接近文本,去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无限能量,可是因为自己本身能力的不足,仍然无法真正感知文本,从而令阅读的效果打折扣。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我想此处的高尚,不仅仅是道德品质,同时也是思想知识。对话,势均力敌才能最大限度彼此沟通。任何一方的力量不足,都会造成形势上的压制,从而使对话变成说教——想来,如果可能,没有谁喜欢被说教。然而不喜欢不代表就应该避开。譬如疲惫了不会喜欢还时刻正襟危坐,却不意味着可以随地躺下。这时候,便必须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我的突破

    主动的逃避,不当如此。胡适说:怕什么学问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既然是好书,能领略一点是一点,能领略到自己喜欢的就好,无须处处与人相同。鲁迅先生在评论人们读《红楼梦》时说过: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密事各自看出来,何尝不是一种成绩?一种进步?一种突破?

    被动的不懂,自当学习。军事不懂,可以细细看,然后阅读相关的专门性书籍,填充知识盲区;地理不明,可以慢慢读,同时找到地图,等高线、降水图、区位特点等等一一了解。不懂不是问题,不去懂、懒得动才是问题。需要认识到,这种“被动”不比之前的“主动”高明多少。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都是自我主动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从而无法突破。

    阅读,不应该是一件苦差事。虽然真要好好读,确实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读书态度,确是潇洒。但,须认识到先生本就满腹经纶,早已在我等凡人之上。作略读,不求甚解,未为不可;作精读,恐怕还是要下点功夫,才能跨过局限,实现突破。由此获得的快乐,或许会超过精读而引发的查资料、做笔记等等的苦楚吧。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主动点,去感知,去发现,去突破,去——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者的局限与突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nu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