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小在南方生活的女孩,我对雪有着别样的情感。好奇,渴望,热爱。从未亲眼见过,亲手触碰过,却始终期待。期待有天眼前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飘飘洒洒舞飞扬。或许是与雪无缘罢,这次北京行我未见雪影踪,倒是走在冷风中瑟瑟发抖。不过当向京飞驰而行的复兴号驶于这条从南到北的铁轨上时,我捕捉到了些许雪的行迹。列车途经武汉一带时,窗外的景象开始被“白”所点缀。枝桠上压着雪的颗粒,田野上平铺着一层薄薄的仙子白雪,屋顶上的纹路也被雪勾勒出白色的纹路,而道路边缘一长段未清理的积雪有如纯白丝缎舞向北边。路过河南河北那片时,“白”的天地更为广阔,“白”的热情更为浓烈。大片大片的铺开,是在迎接来自南方的远客吗?我的眼紧紧盯住窗外,眼眸内除了白还是白,哪里还容得下蓝天的色彩。不仅用双眼,我也用心灵隔着玻璃感受从小到大只在梦中编织的镜像,感受真实存在的雪景,感受好一份“这么近那么远”。
为白而欣喜不已迷迷糊糊之中,车停靠终点站,再无白可循。但在这座跋涉几近十小时才来到的城市里,竟也有太多不期而遇的惊喜,渐渐把我对雪的执念吹回梦里。且听我缓缓道来。
抵达的第一站,落脚之处广济邻四合院,就令我连连赞叹。它地处在一条稍微幽静的胡同里,装修精巧,房间少而精。屋主把暖气和空调都开上,慢慢向全身上下袭来的暖意包围着我。很快地,在室外明明都还比凛冽寒风逊色一筹的羽绒大衣,在室内就被我爽快地脱掉了。那时那刻内心自然而然地被《南山南》的歌词侵占。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四合院剪影休憩过后,探寻北京之旅正式开启。在旅途中,我看过了大自然馈赠的自然风光,赏过了鬼斧神工的建筑之美,也品过了何为政治历史文化底蕴融为一体,对北京的喜爱有增无减。
最爱的地方,莫过于颐和园圆明园。要想真正用脚走完的话,不能贪心,还得给各个园子单独一天的时间。因为直观的来讲,隔得很近的姐妹园林共同特点就是特别大!毕竟是皇帝的地盘。我和朋友一时被地图的比例尺迷惑了,天真烂漫地以为一个下午足够走完,现在的我只想问,哪里来的自信?看起来就像可以摸到的十八孔桥,走过去就废了个半个小时。第二个共同特点,它们刻画了我没有欣赏过的北方冬天,那吸引眼球的一面。大概是于我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不是绿色依然成群结队的冬天。湖水早已成冰,小鸟飞累了偶尔在冰上休整滑行,不禁令我想起在冰上作诗的羽生结弦。温度不够低之处,是水冰交界地,清澈透明的水划着层次分明的小波浪朝冰层而去。阳光照耀在冰上,黄色的光影于薄冰中旋转跳跃。湖边的树有的光秃秃的,只剩树枝画一幅冬景图,有的顶着稀稀疏疏的枯黄叶条,垂下被冻在冰里,或是被妖风吹的肆意舞蹈,有的顽强的攒着几抹绿意,引人思绪至南方。这片萧瑟的世界并不让我觉得荒凉,反而体会到它营造一种和谐的生命力,一种超脱尘世的美丽。原来不止百花齐放,蜂舞鸟鸣是美,不止苍翠欲滴,百草丰茂是美,这个含蓄的冬天同样是美。还有个相近之处肯定要提名精致的桥梁建筑。我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去鉴赏,但真切感受到每个细节都没有马虎,从屋檐的造型,人造石的摆放,桥上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子,到宫殿整体的布局,外观的色彩。虽然都是复建,可还是能有梦回大清的错觉,离古人的细腻构思很近,离盛世之境很近。更给我这种感觉的自然是圆明园。看着遗址里倒落的石柱,难免唏嘘。倒落的何止是圆明园,何止是一个盛世,更是当初中华的尊严。旅游的意义正在于此,可以用一些时间温柔地沉浸在无限的感触中,用一些时间拥抱这个国家的文化。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这座城作为首都独特的政治气息。天安门,入天安门前漫长的安检队伍和天安门前面对着太阳站的笔直的几位兵哥哥。纪念碑和天安门间缓缓升起又降落的五星红旗。人民大会堂的宏大庄严,与安保哥哥“不要逗留”的劝告。穿着兵装巡逻站岗的身影和我内心倍增的安全感。记忆里的碎片大体拼凑出北京的特殊意义。也是走在这些地方的某一刻,忽地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把这里当作终点,当作梦之城。它相对其他一线城市来说,多出的那份肃穆庄重大方,给人以再大的梦想也能被包容被容纳的期待。
但北京倒也不可能十全十美,留给我的感觉不那么舒服的地方也存在。在此不赘言。毕竟不完美才完美嘛。
北京北京,我爱北京。
三里屯 圆明园 窒息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