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近期,有没有什么事儿,你一直想做,但却没有付诸行动?比如晨起读书/跑步/学习一项新技能……。
有人说不行动是因为缺少自制力,但实际上行动力跟自制力并没有多大关系。
能切实提升行动力的,是具体而清晰的目标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
一、目标越具体、越清晰,越利于行动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也是精力重启的时刻。
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儿,基本能决定你一整天的行动力。
《系统之美》一书的作者德内拉·梅多斯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一个底层的系统规律叫“增强回路”,它的发生就好比两个小孩子发生了争执,一个人打了一拳,另一个人就更用力地踢一脚,他们每一次的反应都会强化矛盾,升级暴力。注意力的使用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也就是说早起后的第一选择(主动选择),会影响增强回路的方向。
如果早起能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做能带给你长期好处的事情,比如阅读、做计划等等),那么增强回路就会进入正向循环,行动力也会越来越强;反之,如果早起后第一选择是刷抖音、追热点,那注意力的增强回路就会进入负向循环。
这时候,如果你再想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或工作的状态,则要耗费大量的自制力,导致行动力低下。
如果我们能在增强回路的起点上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需要耗费的自制力是最少的,行动力也相对最强。
但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早上起床后读书学习对我们有帮助,可有时候却不由自主的刷起了抖音。这是为什么?
因为目标太模糊。虽然早起想读书,但大脑并不确定具体读哪本儿书?读多少页?
大概的知道要做某件事,对行动力来说是最致命的。只有把目标精细化、具体化才利于行动。
提升行动力最有效的方式——把目标写下来。
目标可以分为4个部分:
①待办②计划完成③实际完成④备注
具体操作如下图
目标清单当然,有了认知和方法后,并不代表我们的行动力就可以切实的落实下去。因为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是很多要素共同起作用。假设要把自己打造成一辆优质的“跑车”,需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各个零部件事”。比如:提升寻找目标的感知力,掌控自由的匹配力,元认知能力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自己热爱的事,比行动力本身要重要得多。有了热爱,目标自然就清晰啦,有了清晰的目标,行动力自然就跟上来啦。
一切源于想清楚。当你缺乏行动力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无论你处在什么状态,单单拿出纸和笔,把你的目标和具体的行动时间写下来,就能瞬间提升你的元认知。
当然,一切在于想清楚。聪明人会花费大量时间把问题想清楚,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跟风。如果真的清楚了,就要去实践,去行动,重新构建行动力。如果做到了,你会觉得很不一样。
二、行动之前,不要过多的考虑结果
缺乏行动力的人,大脑中往往存有两个念头:第一,只有当自己明确知道结果后再行动。如果无法确定结果,就不愿意白白付出努力。
第二,如果道理或者方法不能让自己快速发生变化,不是最优,就不断的寻找,把时间虚掷在寻求方法上。
但如果总想看到结果再行动,就永远也看不到结果。反而不计得失的往前走,才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近。
不行动因为行动会改变你看世界的维度。当你主动完成一件事前,你看世界的视角是二维的,扁平的;但当你主动完成一件事后,你看世界的视角是三维的,立体的。
不计结果的行动如果你绞尽脑汁也没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那就先行动起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如果行动没有给你带来任何改变,就要审视行动量。只有量变才能带来质变。无论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坚持至少半年,才能初见成效。
明白了增加行动力的原理、依据、意义,就要及时审视行动。不适则改,适则坚持下去。
三、行动是实现目标“最佳”途径
道理都懂,但就是不行动,怎么破?直接去做。
审视一下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导致行动停止,基本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或者想走捷径,因为行动是漫长而低效的,但却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不妨把认知当作技能。我们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本质上是大脑中的神经元产生联结的过程。我们重复做一件事儿的次数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也就越频繁。随着大脑中形成的新神经回路,我们对学习的技能也越来越熟练。
把认知当作一项技能无论学习什么,开始做不好是很正常的。因为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是由弱——强。如果你因为自己没有绝对优势、或者没有很大的兴趣或者没有天赋,而放弃行动,那就大错特错啦,
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持续刻意练习,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发生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无效的学习
现实和理论都告诉我们: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