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睡眠的科学

睡眠的科学

作者: 一阐提人 | 来源:发表于2015-05-19 09:49 被阅读80次

有了女儿之后我就开始了严重的缺觉之旅,每晚2-3次的夜奶总是让我哈欠连天。可是白天我似乎又无法补觉,最多也就是黄昏时分开始犯困,偏偏那时候女儿会出现黄昏闹。抱着她的时候我不免会想:这是为什么啊?我晚上没睡饱,为什么白天不会太困呢?

这么严肃认真的科学问题,如果正儿八经地给出一个答案,我想大部分非医学专业出身的人都不会有兴趣看完。幸好,我看到的答案在《睡眠的科学》这本日本作者写的科普书上。日本人做科普书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再配上点他们的最大特色——漫画,再艰深的玩意都能秒懂了。

为什么我晚上没睡饱但白天也不会犯困呢?

因为:

1.我总体的睡眠时间并没有少,依然在每天7小时左右;

2.白天明亮的光线会刺激我的大脑皮层,释放清醒因子,从而保持清醒;

3.常年的体内生物钟控制,使我习惯于白天不需要补觉。

这三条理由都很简单,但它背后的运行机制可没有那么简单,入睡时机取决于生物钟和睡眠负债二者的平衡,腺苷刺激视觉皮层,特别是位于脑侧室前视核的GABA能神经元,强力抑制这些神经元,就会引发睡眠。

这本书不仅解释了人是如何在清醒与睡眠之间交替,也纠正了一些我们平时错误的认知。比如:吃饱了就犯困,并不是因为血液都涌向了胃导致大脑的供血量不足。而是吃饱了之后血糖上升,抑制了食欲肽的活动,食欲肽活动频率的下降促使大脑接收了睡觉的信号。反之,如果饥肠辘辘,食欲肽就活跃,人就会非常精神。这也是动物的一种保护措施,因为睡着时体温会下降,如果处在一个饥饿状态体温还下降,那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也正因如此,人会在温暖的环境内容易入睡,冰冷的环境内醒来。

婴儿的睡眠与成人的睡眠略有不同,成人一旦入睡,将非常快地进入非快速动眼期,也就是深睡眠状态,大约75分钟后才会转换成快速动眼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浅睡眠。快速动眼期大脑依然在不断地工作,这个机制不仅提供了五彩斑斓的梦,更提供了学习和修复的机能。白天学到的新机能或是思考中的问题在快速动眼期不断重现。婴儿因为在一个大量学习与适应的阶段,因此会直接进入快速眼动期,直到3个月后才会与成人一样先进入非快速眼动期,继而转为快速眼动。这样就是为什么小baby总是放下就醒的原因。快速眼动期时人还是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吵醒的。

这类通俗的科普书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能让你快速了解一些艰深的知识,更能成为优秀的饭局话题——不要不相信,东野圭吾就是这么干的,他经常在饭局上给人普及物理化学知识来吸引姑娘的注意。而这类书对我的作用是,让我觉得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好焦虑。

相关文章

  • 睡眠的科学

    有了女儿之后我就开始了严重的缺觉之旅,每晚2-3次的夜奶总是让我哈欠连天。可是白天我似乎又无法补觉,最多也就是黄昏...

  • 睡眠的科学

    《睡眠的科学》,樱井武(日),人民邮电出版社。 1. 睡觉的意义 睡眠的目的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为了消除睡意”。 ...

  • 科学的睡眠方法

    最近一直坚持早起,但有时候早起以后的状态不是很好,所以特意找了科学睡眠有关的文章。在得到的每天听本书里,有一本书《...

  • 如何科学睡眠

    因为自己睡眠质量差,一点声音就容易醒,所以长久以来睡觉都离不开耳塞。哪天不戴耳塞,十有八九就会失眠。也是为了给自己...

  • 如何科学睡眠

    什么是R90睡眠术,它可以让我更好地规划和控制我的睡眠,从而变的很淡定。 睡眠周期理论(了解的可跳过):现...

  • 《睡眠科学》观后

    1.为什么? 我在4月26日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在4月29日给大领导做汇报,要汇报的原始资料之前虽然已经有过...

  • 鬼压床不醒会死人吗,托梦与灵觉高低有何关系

    鬼压床科学解释叫睡眠瘫痪症 鬼压床是一些民间说法,科学的解释叫做睡眠瘫痪症,睡眠分为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

  • 晨读感悟:科学的睡眠

    一天睡几个小时为最佳呢?8个小时吗?可是8个小时谁能保证睡眠质量最好呢?一个人睡眠的好坏,不仅要 考虑睡眠时长,也...

  • 143|读者问答:科学的睡眠训练法

    143|读者问答:科学的睡眠训练法 Dr. 魏 2018-02-02 143|读者问答:科学的睡眠训练法 转述师:...

  • 科学睡眠很重要

    不久前听了魏宏分享的《睡眠革命》收益良多。 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科学的睡眠非常重要,之前经常是晚上睡觉前不自觉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睡眠的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qlqttx.html